
免費自習不限時,星巴克變自習室,中國市場的咖啡新戰略?
中國廣東、廣西、海南等地部分星巴克門市,近日推出名為「星子自習室」的創新服務。這項服務的核心,是將咖啡門市的閒置空間轉化為對外開放的自習場所。據深圳門市店員證實,顧客無需另行付費即可入座,且沒有時間限制,也無需提前預約。門市不僅提供免費的電源插座,方便自習者使用筆記型電腦等電子設備,還貼心地提供免費溫水,確保自習環境的舒適性。
星巴克在中國的「自習室」新模式
星巴克中國官方對此回應稱,此舉旨在炎炎夏日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一個理想的自習去處,並表示未來將在更多門市嘗試推出更多「興趣向」的空間和活動。這顯示「星子自習室」並非單一事件,而是星巴克在中國市場進行空間利用與顧客體驗創新的系列嘗試之一。儘管門市人員表示「如果顧客能適當消費,作為門店肯定是更歡迎的」,但「不消費即可入座」的原則,無疑是對傳統咖啡店經營模式的一次大膽顛覆。
「不消費入座、不限時、免費Wi-Fi」的策略深意
星巴克此次推出的「星子自習室」模式,其「不消費入座、不限時、免費Wi-Fi」的政策,在表面上看似犧牲了即時營收,但從更深層次的戰略角度來看,這是一項精準且多面向的市場佈局:
首先,吸引新客與培養潛在消費群體。在中國,尤其是大城市,學生和年輕白領對安靜、舒適且具備基礎設施(如電源、Wi-Fi)的自習空間需求旺盛。傳統付費自習室價格不菲,圖書館座位有限。星巴克此舉,無疑是為這部分有強烈自習需求的群體提供了極具吸引力的替代方案。即使他們當下不消費,但長期頻繁地進出星巴克門市,會逐漸對品牌產生熟悉感和認同感,未來成為忠實顧客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這是一種低成本的「流量」獲取方式,利用閒置空間將「過路客」轉化為「駐留客」。
其次,提升品牌形象與社會責任感。在中國年輕一代消費者日益注重品牌價值觀的背景下,星巴克提供免費自習空間,不僅展現了其對當地社區的關懷,也塑造了積極的社會形象。這種「利他」的姿態,有助於提升品牌美譽度,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不僅是賣咖啡,更是提供生活空間」的品牌認知。這對於長期品牌建設而言,其價值可能遠超短期銷售額。
第三,優化門市空間利用率。許多咖啡店在非高峰時段,其座位利用率並不高。將這些閒置座位轉化為自習空間,可以在不增加額外成本的情況下,提升整體門市的「人氣」和「活力」。雖然自習者可能不即時消費,但他們的存在能讓門市看起來更熱鬧,營造出受歡迎的氛圍,間接吸引其他潛在消費者。此外,自習者也可能在長時間駐留後,因口渴或飢餓而產生消費行為,例如購買一杯飲品或一份輕食,從而實現「低頻高價」或「高頻低價」的轉化。
根據中國咖啡市場的相關數據,近年來咖啡消費習慣正從「社交屬性」向「功能屬性」(如提神、工作、學習)轉變,尤其在年輕群體中,咖啡館作為第三空間的功能日益凸顯。星巴克此舉正是順應了這一趨勢,將自身門市定位為一個多功能的生活空間,而非單純的餐飲場所。
其他公司吸引客人的「奇招」
在全球商業競爭中,為了吸引和留住顧客,許多公司都曾推出過令人意想不到的創新策略。這些「奇招」往往超越了產品本身的範疇,從體驗、社群、甚至情感層面入手:
1.宜家(IKEA)的「免費午睡區」: 瑞典家居巨頭宜家在全球多個門市都曾設置「午睡區」或「體驗區」,鼓勵顧客在展示的床鋪、沙發上休息甚至小睡。這不僅讓顧客親身體驗產品的舒適性,也將購物場所變成了放鬆身心的「家外之家」,極大地提升了顧客的停留時間和好感度。這種策略是將產品體驗與顧客需求深度結合的典範。
2.日本蔦屋書店(Tsutaya Books)的「生活提案」: 蔦屋書店不僅僅是賣書,更是透過精心策劃的選書、藝術展覽、咖啡餐飲甚至文創商品,為顧客提供一種「生活方式」的提案。顧客可以在書店內舒適地閱讀、工作、社交,甚至參加各類文化活動。這種模式模糊了書店與生活空間的界限,讓顧客願意長時間駐留並進行消費。
3.中國盒馬鮮生(Hema Fresh)的「餐飲+零售」模式: 作為阿里巴巴旗下的新零售代表,盒馬鮮生將超市、餐飲、物流融為一體。顧客可以在店內選購新鮮食材,並要求現場加工烹飪後即時享用,或者透過App下單,享受30分鐘內送達的服務。這種模式極大地提升了購物體驗的便捷性和趣味性,吸引了大量追求效率和品質的年輕消費者。
這些案例都表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僅靠產品本身已不足以取勝。企業需要更深入地理解顧客需求,透過創新服務、獨特體驗或社群營造,來建立與顧客的深層次連結,從而實現品牌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