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釋永信犯色戒 新少林方丈嚴禁謀暴利 不願捱苦修行 傳30少林僧辭職
識易筋經都「冇工開」?在爭議不斷的前方丈釋永信因涉嫌貪腐及「犯色戒」問題被調查後,新任住持釋印樂甫一上任,便雷厲風行地推動一場旨在「去商業化」的深度改革。然而,這場令僧人收入大減的改革卻引發了僧人們的集體「離職潮」。據傳多達30位少林僧人疑不願捱苦修行(清晨4時要起床),選擇下山還俗。引發外界熱議,有人戲稱少林寺進入「佛門996」時代。
制度與經營模式改革沖擊
新任住持釋印樂上任後,少林寺的改革大刀闊斧,目標直指前任住持釋永信一手打造的「少林商業帝國」,並嚴禁謀取暴利。過往遊客趨之若鶩的「高價香」和「掃碼布施」功德箱一夜之間消失無蹤,寺廟內的高價攤位被撤除,甚至連一年營收可達千萬的線上淘寶店和備受追捧的武僧團商業演出也一併叫停。
這些改革措施旨在將少林寺從一個「企業」模式拉回傳統的「農禪並重」本質。據報導,新住持上場後,傳重推清心寡欲的「真僧人」模式。現時少林僧人再次需要清晨4點半便需起床,並要求每天打坐、誦經、練武的時間必須超過8小時,手機則統一管理,禁止私下使用電子設備。
還有如周末及節假日不得擅自離寺、探親限定一周時間、寺內僅提供素食等規定。同時,過去用來接待政商名流與明星藝人的方丈室,被鐵皮圍封,彰顯出與過去高調商業模式的徹底切割。
佛門996與僧侶身份危機
新制要求僧人遵循嚴格作息與勞動規範,大幅增加體力勞動比例,被外界戲稱為「佛門996」,諷刺高強度勞動取代清修生活。寺內只有少林藥局的幾個攤位仍在營業,售賣消痛保健的藥膏、藥貼,價格數十元不等。法物流通處也正常營業。據傳約30多位僧侶因此離開,原因除制度不適應,更包含對改革方向的質疑。
此次事件核心是宗教與世俗、修行與職業化的衝突。過去部分僧侶身兼「經理人」,負責網店、商演甚至商業談判。當豐厚收入與社會關注隨改革消失,迫使他們面臨身份危機:出家是為修行,還是視為高收入職業?這場「離職潮」突顯商業化浪潮下,傳統佛教信仰身份遭遇的嚴峻挑戰。
少林寺的未來之路
新住持釋印樂的改革,被視為官方對少林寺過去過度商業化的「糾偏」與「撥亂反正」。通過迅速取消多項商業項目,少林寺正在努力重建聲譽,重新塑造其作為文化遺產和宗教聖地的形象。然而,在減少商業收入後,如何維持龐大寺院的運營,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儘管官方媒體報導稱,少林寺正在探索以公益武術教學、文化傳承等方式,重構其社會角色。
但這條回歸本源的道路上,依然充滿挑戰。這場改革能否成功,不僅關係少林寺的未來,也可能為中國其他寺廟轉型提供參考範本。長遠來看,少林寺須在信仰、文化傳承與可持續運營間找到新平衡,才能真正找回「少林的魂」。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