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星際之門」擱置!5000億美元AI帝國夢碎?軟銀與OpenAI出現分歧

「星際之門」擱置!5000億美元AI帝國夢碎?軟銀與OpenAI出現分歧

Tech Business News
By Neo Liu on 22 Jul 2025

根據《華爾街日報》及多方消息證實,被寄予厚望的「星際之門」AI基礎設施計畫,目前正處於停滯狀態,其核心障礙源於兩大主要推動者——軟銀集團與OpenAI之間,在關鍵的合作條款上存在難以調和的分歧。

推動計畫的兩大核心——軟銀集團與OpenAI,已在關鍵合作條款上陷入了難以彌合的分歧。這場分歧的核心,已從最初的資金與股權分配,擴展到了更具體的執行層面,例如數據中心的選址問題。知情人士透露,正是這些看似瑣碎卻至關重要的細節,導致負責專案執行的合資公司至今未能簽署任何一份正式的建廠協議。

今年一月,在白宮的鎂光燈下,雙方曾高調承諾「立即」投入千億美元啟動計畫。然而,現實的進展卻是,宏偉藍圖被悄然縮減為一個「溫和」的短期目標——年底前在俄亥俄州建立一個小型數據中心。這種巨大的落差,對軟銀創辦人孫正義的AI雄心無疑是一次沉重打擊。

多年來,孫正義在AI領域投入巨資,卻屢屢錯失機會。今年,他將寶押在了OpenAI身上,承諾了高達300億美元(約2355億港元)的投資,這是有史以來對初創企業最大規模的單筆投資。為了兌現承諾,軟銀不惜背負新債、出售資產。孫正義的意圖非常明確:透過「星際之門」這個實體建設,深度鎖定未來AI算力基礎設施的話語權,從而在AI時代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星際之門——通往AGI的昂貴入場券

要理解這場爭議的重要性,必須先了解「星際之門」計畫本身有多麼顛覆性。這並非簡單地建造更多數據中心,而是要打造一個整合了能源、超級運算晶片、網絡設施與冷卻系統的龐大生態。

計畫的願景是建造一台包含數百萬個專用AI晶片的巨型超級電腦,其最終目標是實現「百萬兆級(Zettaflop)」的運算能力,即每秒進行10的21次方浮點運算。這個數字是目前全球最頂尖超級電腦算力的數千倍。

對於OpenAI而言,「星際之門」是其通往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必經之路。Sam Altman曾多次公開表示,未來的AI進展將高度依賴於算力的突破。擁有「星際之門」這樣的獨佔性基礎設施,意味著OpenAI將能訓練出遠超競爭對手的強大模型,率先觸及AGI的門檻,從而鞏固其在AI領域的領導地位。這張通往未來的入場券,其價格標籤正是數千億美元。

巨頭的牌局與馬斯克的冷眼

「星際之門」的宏大構想自然吸引了科技界的廣泛關注,牌桌上也不乏其他巨頭的身影。除了核心的軟銀、OpenAI和甲骨文,據報微軟(Microsoft)也深度參與了討論。作為OpenAI最大的投資者與合作夥伴,微軟對此計畫抱持著既支持又警惕的複雜態度。一方面,更強大的算力能讓其Azure雲端服務在AI時代更具競爭力;另一方面,一個由軟銀主導的獨立實體,也可能挑戰微軟與OpenAI之間現有的緊密關係。

並非所有人都看好這場豪賭。特斯拉(Tesla)CEO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就曾對此計畫潑了一盆冷水。作為OpenAI的共同創辦人之一,馬斯克在與Sam Altman分道揚鑣後,多次對其發展方向提出批評。他曾直言,參與這項計畫的幾方,「根本沒有足夠的錢來實現這個目標」。

馬斯克的質疑並非空穴來風。5000億美元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幾乎相當於軟銀願景基金的數倍規模。要在全球資本市場籌集如此巨額的資金,尤其是在當前高利率的環境下,本身就是一項巨大的挑戰。此外,計畫涉及的技術,從晶片製造到能源供應,都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

這場豪賭的風險之高,足以讓任何投資者望而卻步。馬斯克的評論,無疑也加劇了外界對於計畫可行性的疑慮。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