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MIT經濟學家:AI最大威脅非失業乃技能貶值 恐致人人爭奪剩餘資源

MIT經濟學家:AI最大威脅非失業乃技能貶值 恐致人人爭奪剩餘資源

Business News
By Shiney Xu on 04 Jul 2025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經濟學教授David Autor近日警告,人工智能(AI)對就業市場的最大威脅並非導致失業,而是令技能貶值。他在LinkedIn共同創辦人Reid Hoffman的播客節目中表示,快速自動化可能導致「人人有工做但薪酬極低」的困境,如電影《瘋狂麥斯》中的資源爭奪戰。Autor指出,未來勞動市場或出現技能「商品化」現象,即使就業機會存在,過往能創造合理收入的技能將變得廉價,加劇社會競爭。

知識勞工將成「新藍領」?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David Autor警示,AI 對勞動市場的真正威脅並非大規模失業,而是「技能價值崩潰」。他預言,未來或呈現如《瘋狂麥斯:憤怒道》般的反烏托邦景象——人人有工作,但薪資微薄,為稀缺資源而競爭。

過去,撰寫履歷、報告、法律意見書及財務分析等工作,需專業知識與經驗,屬高薪白領崗位。但隨著 ChatGPT 等專業 AI 輔助軟體普及,這些任務日趨自動化。企業開始以受 AI 輔助的初階員工取代中高階職位。以數據分析為例,AI 可在秒內完成過去耗時久的工作,使數據分析師從「執行者」淪為「審核者」,技能稀缺性與議價能力驟降。此趨勢導致薪資中位數承受下行壓力,眾多知識勞工被迫轉向低技能、低薪服務業,淪為「新藍領」。

 AI可能加劇財富不平等

 經濟學家達倫·阿西莫格魯(Daron Acemoglu)批評當前AI發展偏向「剝奪型創新」,意指AI系統取代人力的同時,其創造的巨大利潤卻僅被少數企業與投資者壟斷,未能有效反哺社會大眾。這種模式推高資本回報率,加劇了財富不平等。例如,美國AI投資集中在OpenAI、Nvidia等科技巨頭,其市值暴增創造大量億萬富翁,但民眾收入卻停滯。

 億萬富翁馬克·庫班(Mark Cuban)甚至預測,未來第一位億萬富翁將誕生於AI時代,並強調AI潛能遠未完全釋放,從個人生活助手到企業提效利器,應用場景日益豐富。他指出,誰能以嶄新方式駕馭AI,誰就能掌握未來致富之鑰。然而,這種缺乏公共治理機制的AI發展模式,使知識階級技能被商品化、廉價化,進一步集中財富於頂層。

 全民升級科技焦慮

 面對AI帶來的巨大變革,「全民升級焦慮」蔓延。許多人認為,學習AI技能是避免被時代淘汰的必由之路。然而現實殘酷:即便投入大量時間金錢,也難保職場穩定。

 這份焦慮源於多重因素。其一,AI 技術迭代迅猛,今天掌握的技能明日或已過時。AI 工具普及使許多專業技能不再稀缺,人們擔心重蹈打字員、工廠技術員被科技淘汰的覆轍。其二,企業人才需求標準轉變,更看重適應力、創造力及 AI 工具應用能力,而非單純技術專業化。缺乏批判性思維與創新力,即便掌握 AI 技術也難脫穎而出。這種不確定性,本質是對個人價值與未來出路的質疑。​

David Autor引用喬許・科恩(Josh Cohen)所言:「未來不是預測練習 它是設計練習。」面對 AI 挑戰,主動設計勝於被動接受。為避免科技加劇不平等,應有意識地設計 AI 支持工人而非取代他們。這需要集體選擇與規劃,尤其在醫療、教育等佔美國 GDP 20% 的領域。若能將 AI 用於擴大醫療、教育及有意義工作的機會,使其成為提升人類潛能的工具,便能突破困境,共建公平繁榮的未來。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