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AI人才變局!阿里通義「黃埔軍校」現象:失血還是輸血?

AI人才變局!阿里通義「黃埔軍校」現象:失血還是輸血?

News
By Shiney Xu on 12 May 2025

在全球AI競賽白熱化的今天,技術與人才的雙輪驅動成為勝負關鍵。阿里巴巴旗下的通義實驗室以其千問系列模型在全球榜單名列前茅,卻也因核心人才流動頻頻登上熱議榜。究竟是人才危機的警鐘,抑或是另類「AI黃埔軍校」現象的開端?

從MSRA到新格局:中國AI人才培養的變遷

 過去,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是中國AI人才的搖籃,吸引了無數頂尖研究者,其培養的專業人才後來成為本土科技巨頭的中流砥柱。然而,近年來,隨著騰訊、阿里等企業加大自主研發力度,MSRA的影響力逐漸被本土化的力量稀釋。這些企業通過高薪、靈活職級和前沿項目吸引頂尖人才,打破了MSRA的獨大局面。

同時,中國高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進一步改變了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實戰導向的項目和聯合實驗室,直接為產業輸送應用型人才。MSRA的學術光環雖未完全褪去,但企業主導的實用主義培養方式已成為主流,標誌著中國AI從依賴外企技術到自主創新的歷史性轉型。

 通義實驗室的技術領先之道

 阿里通義實驗室憑藉強大的技術積累和資金實力,在AI領域穩居前沿。通義千問(Qwen)系列模型在Hugging Face等國際開源榜單中多次超越西方競品,顯示其在自然語言處理和多模態AI上的突破。阿里巴巴宣布,計劃在未來三年內投資超過3800億元人民幣(約為4105億港元),用於建設雲計算和人工智能(AI)基礎設施。

 通義實驗室不僅專注於大模型優化,還積極布局AI硬體,與昇騰910B晶片合作提升算力效率。 為吸引頂尖人才,阿裡國際在2026屆校招中大力爭奪AI人才,80%的崗位涉及AI領域,如算法、研發和產品經理。同時,啟動了全球頂尖AI科技人才培養計劃Bravo102。儘管面臨人才流動,但阿里通義實驗室正透過持續優化模型架構、提升訓練效率,並積極探索AI在各行各業的應用落地,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領導力,進一步鞏固其在AI技術創新浪潮中的前沿陣地。

 人才培育與產業生態的繁榮

 阿里在推動AI技術發展的同時,其雄心不止於內部的人才儲備,更著眼於構建繁榮的AI產業生態。近年來,阿里大力推動其大模型的開源,如「通義千問」的多個版本均向學術界和產業界開放,這極大降低了中小企業和開發者使用先進AI技術的門檻,客觀上促進了AI技術普及和創新應用的湧現。

即便通義實驗室出現核心人才向外流動的現象, 這些帶著「阿里基因」的AI專才,無論是加入其他科技巨頭,抑或是創辦新興AI企業,都將其在阿里所學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擴散至整個產業,客觀上促進了AI技術的普及與創新點的湧現。這種「溢出效應」,使得阿里在無形中扮演了AI產業「賦能者」的角色,通過源源不斷地培養和輸送高端人才,激活了更廣泛的產業創新活力,從而推動整個AI生態系統的繁榮與進步。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