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恒生銀行不良貸款比率攀升 香港商業地產隱憂浮現 政府應怎樣拆彈?

恒生銀行不良貸款比率攀升 香港商業地產隱憂浮現 政府應怎樣拆彈?

Investment Bloggers
By 小龍 on 03 Aug 2025
劉君明(小龍)- 著名江恩理論圖表專家,在某新加坡大行擔任聯值董事,負責帳戶股票委托操盤,股票買賣及財富增值工作等。以筆名「小龍」於經濟日報集團智富雜誌,Wealth Hub睿富及民衆財經台等發表分析。多次獲經濟日報集團智富雜志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邀請分析演說。致力分析經濟及股市周期理論,一次又一次命中大市大型的轉角,包括但不限: 2015年6月見頂,2016年2月及6月見底, 2017年牛市等。幷在香港出版多本暢銷書,包括「小龍江恩轉勢日」及「江恩周期與和諧交易」。獲中國內地多間出版社邀請出版江恩理論及技術分析的書籍等,包括「港股實戰入門及技巧」。多次舉行講座及課程,學生範圍香港,臺灣,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及內地。

近年來,恒生銀行(0011.HK)的不良貸款率(Non-Performing Loan Ratio, NPL Ratio)持續攀升,成為市場及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從2021年的1.04%,到2022年的2.56%,再到2023年末的2.83%,這一指標逐年上升。進入2024年,情況急劇惡化,不良貸款率在上半年達到5.32%,年底及2025年初升至6.12%,截至2025年6月底更飆升至6.69%。這一連串數字不僅凸顯銀行貸款資產質素的挑戰,也暴露了香港商業房地產市場的深層隱憂。為應對這一危機,政府及業界需採取創新措施,包括將工廈及商廈轉為住宅並證券化、簡化物業轉用途程序,以及推動創業及工業2.0轉型,以重振市場活力並穩定金融體系。

不良貸款率飆升的背景

不良貸款率的急升與香港經濟環境的劇變密不可分。過去數年,香港經濟受到多重衝擊:新冠疫情後復甦緩慢、內地房地產市場低迷,以及全球高息環境的持續影響。自2022年起,美國聯儲局多次加息,香港作為聯繫匯率制度的市場,資金成本隨之上漲,企業尤其是商業房地產相關客戶的現金流壓力顯著加劇。

根據市場報導,內地及香港的商業房地產客戶在高息環境下面臨嚴重還款困難,部分客戶甚至需要延遲還款,這直接推高了恒生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雖然銀行表示,三分之二的不良貸款有充足抵押品支持,且無擔保貸款中90%以上為投資級別,但不良貸款率的快速上升仍敲響警鐘,反映出商業房地產市場的系統性風險。

 

恒生銀行不良貸款比率攀升,引起各界關注。

以下是恒生銀行不良貸款率的變化趨勢:

2021年:1.04%
當時香港經濟正從疫情衝擊中緩慢復甦,銀行業整體不良貸款率處於低位,恒生銀行憑藉審慎的風險管理保持較低的不良貸款率。

2022年:2.56%
不良貸款率顯著上升,反映疫情後經濟復甦的不確定性,以及內地房地產市場風險的初顯。

2023年:2.83%
增幅有所放緩,但商業房地產貸款的預期信貸損失開始顯現,市場對香港經濟前景的擔憂加劇。

2024年上半年:5.32%
不良貸款率急劇攀升,主要受香港商業房地產客戶現金流壓力的影響,高息環境進一步加劇還款挑戰。

2024年底/2025年初:6.12%
不良貸款率繼續上升,市場分析指出,部分商業房地產貸款的抵押品價值因市場波動縮水,增加銀行風險敞口。

2025年6月底:6.69%
最新數據顯示不良貸款率再升0.57個百分點,達到近年來最高水平,凸顯問題的持續性。

香港商業房地產的挑戰

香港商業房地產市場正面臨多重挑戰。隨着遠程辦公的普及及零售業結構性轉型,甲級寫字樓及商業物業的空置率顯著上升,2024年甲級寫字樓空置率高達13.1%。同時,高息環境推高融資成本,許多企業難以維持穩定現金流。市場分析顯示,香港商業物業估值自2022年以來下跌約15%-20%,削弱了貸款抵押品的保障能力。

對銀行而言,商業房地產貸款的風險集中尤為關鍵。雖然大部分不良貸款有抵押品支持,但若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抵押品變現價值可能無法覆蓋貸款本金,增加銀行潛在損失。

未來解決之道:創新與轉型

為應對商業房地產市場的挑戰及遏制不良貸款率上升,小龍在此試作一些小建議,作為參考:

1. 有規劃及限額下將工廈及商廈轉為住宅並證券化
政策建議:在嚴格規劃及限額下,允許部分工業大廈(工廈)及商業大廈(商廈)轉為住宅用途,特別是位於非核心商業區但交通便利的物業。政府可設立專項審批機制,確保轉型項目符合城市規劃及消防安全要求。
證券化模式:將轉型後的住宅項目證券化,發行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或資產支持證券(ABS),吸引機構投資者參與。這不僅可為開發商提供資金流動性,還能降低銀行對商業房地產貸款的風險敞口。

2. 簡化商業物業轉用途程序
政策建議:放寬商業物業轉用途的限制,鼓勵將甲級寫字樓或酒店轉為學生宿舍、青年旅舍或創科辦公空間。政府可提供稅務優惠或豁免(如減免轉用相關的牌照費用),並簡化分區及建築規範審批流程。

實施細節:參考新加坡的成功案例,設立一站式轉用申請平台,縮短審批時間,並為中小型開發商提供技術支援。

3. 政府帶頭推動創業工場及工業2.0
政策建議:政府可帶頭將部分工廈或商廈改造成「創業工場」或「工業2.0」基地,專注於支持創科、綠色製造及高端服務業。這些基地可提供低租或免租優惠,吸引初創企業及中小企業進駐。

銀行不良貸款率的持續攀升,折射出香港商業房地產市場的結構性挑戰。在高息環境及經濟復甦緩慢的壓力下,政府需採取創新措施,包括將工廈及商廈轉為住宅並證券化、簡化轉用途程序、推動創業工場及工業2.0轉型等,以盤活市場並穩定金融體系。結合預期的利率下調及政策支持,香港有望逐步緩解不良貸款壓力,重塑商業房地產市場的長期活力。

小龍

江恩理論及時間周期專家,陸港台出了多本著作及受不同媒體轉載文章,多次提前預測大市轉勢時間。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