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媽媽背卡債18萬 靠ChatGPT製還款計劃 1個月還清逾半
美國德拉瓦州一名房地產經紀艾倫(Jenn Allan)因產後抑鬱無法工作,面對龐大生活及醫療開支,被迫透支信用卡,債務迅速累積至2.3萬美元(約18.05萬港元,下同)。她嘗試自行理財未果後,轉向AI助手ChatGPT求助,按照其制定的30天還款計劃,成功在一個月內清還近半債務,金額達1.2萬美元(約9.42萬港元)。
AI變理財顧問?
AI(如ChatGPT)正逐漸成為「虛擬理財顧問」,協助個人財務規劃。它能引導用戶系統性釐清債務,例如建議建立「債務追蹤器」試算表,記錄金額、利率、到期日等關鍵資訊,全面掌握財務狀況。在預算分配上,AI能根據收支模式提供個性化建議,劃分固定支出、變動支出及儲蓄/還債金額,並分析日常支出模式,找出可削減的開支。
針對償還順序,AI可運用「雪球法」(先還小額債務)或「高利率優先法」等策略,提供最適方案。然而,AI仍有局限:缺乏人類顧問的同理心與對複雜情況的深度理解,對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較弱。若輸入數據不完整,建議可能失準,且過度依賴AI恐削弱用戶的獨立決策能力。
艾倫的債務求生實錄
艾倫的債務困境因ChatGPT的介入出現轉機。罹患產後憂鬱的她背負2.3萬美元卡債,自行理財屢屢碰壁後,AI成為她的破局關鍵。ChatGPT不只給冷冰冰的數字,而是像個好老師,一步步教她還債。先教她用Google試算表製作「債務追蹤器」,清楚列出所有欠款,擺脫一團亂的狀況。
接著提供「30天財務挑戰計畫」,每天安排小任務,例如取消不必要的訂閱、出售閒置物品。這些小目標讓她逐漸重拾信心。AI還建議賺外快的方法,像是幫人遛狗、賣照片等。最意外的是,ChatGPT提醒她查詢政府網站的「無人認領資金」,竟真的找到被遺忘的存款。
ChatGPT不僅給方法,更會適時鼓勵。這讓艾倫從焦慮不安轉為充滿信心。她學到的不只是短期解決方案,而是能終身受用的理財技巧,現在她已能主動掌控財務,不再被債務追著跑。
AI在生活決策中的新角色
艾倫的案例顯示,生成式AI在「生活決策」中的角色已超越單純提供資訊,成為結合資訊、情緒支持和行為改變的綜合工具。其即時性、客製化與低門檻特性,讓AI有潛力成為平民生活顧問,填補心理諮詢、理財規劃等傳統資源的不足。
AI能快速整合數據,提供預算模板、省錢食譜等實用工具;雖無法真正感受情感,但透過鼓勵與目標設定,能間接提供心理支持,幫助用戶緩解焦慮。更重要的是,AI能驅動行為改變——將大目標拆解為每日小任務,降低行動門檻,讓用戶透過累積小成就建立自信,形成正向循環。
但潛力伴隨風險:過度依賴可能弱化批判性思維,隱私與數據安全亦需重視。此外,AI建議可能忽略個體差異,複雜情況仍需專業介入。未來發展關鍵在於平衡潛力與風險,將AI定位為輔助工具而非完全替代人類專業服務。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