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關稅大賭局 華爾街大亨擔心輸得慘烈 市場的恐慌與邏輯的缺席
如果《交易的藝術》(The Art of the Deal)曾是一本經商指南,如今它似乎被翻成了外交政策教科書。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戰略,理論上是為了重塑全球貿易秩序,實際上卻更像是一場對市場神經的壓力測試。與對沖基金名宿阿克曼(Bill Ackman)最近為這套做法辯護,語氣裏既有警告,也帶點祈禱。
問題的核心在於:這真的是策略,還是賭博?
阿克曼指出,特朗普稱之為「對等關稅」的做法,其實遠非對等。美國針對某些國家的關稅提高了數倍,與其說是反擊,不如說是報復。然而,當市場在玫瑰園聽到「reciprocal tariffs」(對等關稅)時,還能勉強鼓掌;等到特朗普高舉那張關稅表格,數字一亮相,投資者立刻拔腿就跑,道指應聲下挫。這不是因為市場反對公平貿易,而是因為它們害怕失控的策略。
市場不是一個講義氣的朋友,它是一套精密的風險計算機。當政策制定者用「要價兩倍」的談判手法對待全球供應鏈時,市場立刻開始計算最壞情境。企業投資按下暫停鍵,融資成本上升,避險情緒蔓延——這一切並不需要關稅真正落地,只需要「不確定性」持續幾天即可。
當然,特朗普的支持者認為,這一切不過是煙霧彈。他們相信這是典型的特朗普式策略:先喊天價,再慢慢談妥一個「贏的協議」。換句話說,這是一場高風險的政治拍賣,賣的是全球信心,買的是一張未來的貿易諒解備忘錄。
阿克曼的論點並不全然樂觀。他指出,若這場賭局失敗,不需要等到明確結果,美國經濟可能在不確定性中自我放緩。資本市場對「等待與觀望」的容忍度極低,尤其當對沖基金與高槓桿交易者早已開始清算部位。這場看似關於鋼鐵與大豆的關稅戰,其實早已轉化為一場資產估值的重新定價。
幽默的是,連最優質的公司股票也在這場風暴中被掃進折價清倉區。這對價值投資者來說或許是機會,對政策制定者來說,則是一面正在閃爍的紅燈。資本主義的確是一場信心遊戲,而特朗普的策略目前像是一場沒有劇本的即興演出。
目前已有部分國家選擇回到談判桌,這被視為策略初見成效的證據。若這股趨勢延續,市場可能重拾信心。但這要建立在一個假設之上:特朗普能適時調整策略,放下話術,改用數據與讓步來換取真正的協議。
市場總是冷酷的,它不留情面,只看結果。若特朗普的策略成功,市場會給他掌聲;若失敗,它也會毫不留情地給出懲罰。
就目前來看,這場關稅鬥爭更像是一場交易博弈,而非政策規劃。問題在於,世界經濟不像地產談判那樣可以來回拉鋸。它更像是一架需要穩定操縱的飛機,而不是可以隨時「拉高再放低」的市場風險資產。
特朗普是否能從《交易的藝術》走進《經濟學原理》,投資者還要再觀察數周又或者幾個市場周期。
徐立言
www.facebook.com/hsulylab/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