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維亞生物發佈2023中期業績:主營業務穩健增長,利潤端表現大幅回升

維亞生物發佈2023中期業績:主營業務穩健增長,利潤端表現大幅回升

Market Information PR Newswire
By PR Newswire on 29 Aug 2023
PR Newswire (www.prnasia.com), a Cision company, is the premier global provider of media monitoring platforms and news distribution services that marketers, corporate communicators and investor relations professionals leverage to engage key audiences. Having pioneered the commercial news distribution industry since 1954, PR Newswire today provides end-to-end solutions to produce, distribute, target and measure text and multimedia content across traditional, digital, mobile and social channels. Combining the world's largest multi-channel content distribution and optimization network with comprehensive workflow tools and platforms, PR Newswire powers the stories of organizations around the world. PR Newswire serves tens of thousands of clients from offices in the Americas, Europe, Middle East, Africa and Asia-Pacific regions.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中期業績亮點:
收入達人民幣1,142.2百萬元,同比增幅約為3.0%
毛利達人民幣406.0百萬元,同比增幅約為17.7%
經調整後淨利潤達人民幣146.1百萬元,同比增幅約為64.2%

香港2023年8月29日 /美通社/ -- 維亞生物科技控股集團(1873.HK)公佈,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個月(報告期),集團收入由去年同期人民幣1,108.7百萬元持續增加至人民幣1,142.2百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幅約為3.0%,毛利由去年人民幣345.0百萬元持續增加至人民幣406.0百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幅約為17.7%。集團經調整後淨利潤由去年同期人民幣89.0百萬元提升至人民幣146.1百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幅約為64.2%。這主要歸因於集團部分投資孵化企業的成功退出所帶來的投資收益以及CDMO產品結構變化所帶來的正向貢獻。

此外,報告期內,集團成功與戰略投資人淡馬錫及弘暉基金達成投資協議,擬融資近2.1億美金,計劃於2023年下半年完成本輪融資。一方面,這將幫助公司解決可轉債償還的問題;另一方面,戰略投資人的進入亦將對公司治理、業務運營、投融資規劃並在中長期戰略發展層面起到較強的協同作用。這將充分助力公司的長期發展及一體化戰略的落地和持續推進。

CRO業務持續增長,發展前景可期

2023年上半年,公司CRO業務收入由去年同期人民幣406.0百萬元增加至人民幣441.3百萬元,增幅約為8.7%。2023年上半年的收入增速較往年有所放緩,主要歸因於全球生物醫藥投融資放緩對創新藥研發投入的影響以及公司EFS業務的戰略性調整。但就整體而言,在外部形勢相對承壓的情形之下,公司仍然保持了較為穩健增長的態勢。

從在手訂單的情況來看,公司在手訂單合同金額約為人民幣973.0百萬元,相較於去年同期有所下降。雖然,在手訂單增速一定程度上受到全球生物醫藥投融資放緩以及EFS業務的戰略性調整的影響。但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隨著全球生物醫藥投融資市場的逐步回暖,公司亦會通過加強BD團隊的能力建設,促進線上及線下營銷方式的創新,推動生物、化學一體化戰略的落地,並且結合新興技術平台的持續佈局以拉動CRO業務的增長。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累計向客戶交付超過56,128例蛋白結構,其中2023年上半年新增交付約7,203例蛋白結構。研究累計超過1,892個獨立藥物靶標,其中2023年上半年新增交付14個。目前,公司在蛋白結構解析領域仍然保持全世界範圍內行業龍頭的地位。除此之外,一方面,公司會通過生物化學的協同發展以充分挖掘現有客戶的價值量;另一方面,亦會不斷加強線上數字營銷和線下BD的充分融合。此外,公司會繼續積極拓展新興技術平台。截止報告期末,一方面,公司新增了共價化合物庫及分子膠篩選平台。另一方面,在CADD領域,將深度學習應用在大分子藥物設計中,例如抗體結構預測和抗體可開發性預測。

公司累計客戶數量增加至1,314家,包括全球前十大製藥公司(根據2023年半年報總營收計),前十大客戶收入佔比26.9%。CRO業務客戶分佈地區多元化,來自海外地區收入佔比約達86.5%,同比增速約近12.4%。來自中國內地客戶收入佔比約為13.5%,同比下降約10.5%。

報告期內,同步輻射光源使用情況達1,020小時,為公司與全球13家同步輻射光源中心保持長期合作,分佈在中國上海、美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英國、法國、德國、瑞士以及中國台灣,可確保全年無間斷的收集數據。

CDMO毛利增速表現良好,CMC項目數持續增加

報告期內,集團重視與子公司朗華製藥的戰略合作與協同效應。一方面,加強對CDMO的產能佈局及業務結構的調整;另一方面,加強對CMC業務的優化及導流。

朗華製藥2023年上半年收入總計人民幣700.9百萬元,較去年同期下降約近0.3%, 毛利總計人民幣208.1百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約近25.3%。毛利增速高於收入增速,其主要原因為報告期內CDMO產品結構的變化。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朗華製藥累計服務客戶達875家,前十大客戶收入佔比62.1%,前十大客戶留存率100%。報告期內,產能建設方面,目前可使用的總產能為860立方米。此外,朗華計劃於2024年至2025年之間新建400立方米的產能,目前地面施工工程正在建設中,並且已經開展了部分設備的選型和採購工作。未來,隨著儲備產能的釋放,這將為公司收入的增長提供充足保障。

CMC端項目數持續增長,但仍處於新業務的盈利爬坡週期之中。CMC從成立至今,已完成及正在推進的新藥項目數為143個。截止報告期末,CMC研發人員數量達到129人,CMC實現收入近25.0百萬元。未來,集團會進一步加強對高品質CMC項目的BD及導流,在充分挖潛內部項目資源及降本增效的基礎之上,以推動CMC業務實現盈虧平衡。此外,從客戶數方面來看,CMC外部BD的佔比近78.0%,維亞導流的佔比近22.0%;從客戶金額方面來看,CMC外部BD的佔比為37.0%,維亞導流的佔比為63.0%。

部分孵化公司的成功退出帶來投資收益,未來計劃以成立投資基金的方式開展投資孵化業務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5家孵化公司的全部或部分退出(其中2家為期後事項),兌現了相應的投資收益。此外,亦新增投資孵化了1家初創公司,通過換股形式獲得。截止2023年6月30日,共累計投資孵化92家初創公司。投資孵化企業主要來自於美國、加拿大、歐洲以及中國,其中67.0%來自北美地區,26.0%來自中國。

2023年上半年,維亞生物已孵化的公司當中已有7家完成或者接近完成新一輪融資,融資總額約156.0百萬元美金。各孵化公司研發進展順利,累計在研管線總數近217條,其中182條管線處於臨床前階段,35條管線已經處於臨床階段。目前,孵化項目已有11家公司實現全部或部分退出,在未來1-3年內有潛在退出可能的項目有近11個。此外,公司正在中國積極申請基金管理人牌照,並且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未來計劃以成立投資基金的方式開展投資孵化業務,以降低對集團層面現金流的壓力以及資金的佔用。

技術亮點及研發突破

報告期內,研發投入為人民幣76.7百萬元,較2022年同期人民幣40.9百萬元增長87.5%。CRO業務目前已建設多種核心技術平台,包括PROTAC技術平台、蛋白生產製備與結構研究、冷凍電鏡技術平台、膜蛋白研究技術、藥物篩選、Bioassay平台、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CADD)、藥物化學等。在報告期內,公司亦實現了對於共價化合物庫以及分子膠篩選平台的新增。新建的共價化合物庫為公司自有設計而合成,包含1,000個化合物,分子量範圍150-350Da,現已正式對外開放使用,適用於質譜及細胞水平篩選,並可提供足量化合物做後續活性驗證。分子膠篩選平台方面,公司開發了一套完善的分子膠篩選體系,包括ASMS親和力篩選及後續的SPR結合動力學研究及三元複合物形成驗證。

此外,公司亦在PROTAC藥物研發方面提供相關服務,其收入佔比已接近CRO總收入的12.3%。服務內容主要包括:蛋白製備與結構研究、PROTAC分子高通量篩選、動力學研究、藥物代謝、藥物化學、Bioassay、CADD等。截止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累計研究超過50個E3 連接酶結構,交付靶蛋白-PROTAC-E3連接酶三元複合結構超110個,PROTAC業務亦將為未來CRO業務的持續增長貢獻新增亮點。

就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平台的發展現狀而言,公司計算化學部門集成了基於物理化學模型的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CADD)和人工智能方法(AIDD),在超算集群的算力加持下,被廣泛應用在藥物研發各個階段。維亞計算化學部門開發了一系列先進的算法(比如自由能微擾),相比傳統的計算化學工具和商業化的軟件包,能更加有針對性地對實際遇到的問題進行定向優化並高效推進藥物研發項目的進展。除傳統的小分子藥物設計外,計算化學平台開發的方法還在多個藥物類型上應用並經過實驗驗證取得突破,例如生物大分子、多肽藥物、核酸藥物等。

人員及設施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集團員工總人數為2,271人,CRO研發人員數量達到1,341人。公司亦加速建設辦公和實驗場地,包括:

  • 上海周浦總面積約40,000平方米的集團新總部已全面投入使用。
  • 上海法拉第路投資孵化中心實際可使用面積約7,576平方米,其中包含實驗室面積5,552平方米。
  • 成都園區的建築面積約為64,564平方米,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有12,210平方米物業部分正式投入使用,其中包含實驗室面積10,800平方米。
  • 杭州錢塘新區新藥孵化中心建築面積約為77,500平方米的物業,未來會考慮探討建設模式的多種可能性。
  • 蘇州總建築面積約為7,169平方米,其中實驗室面積近3,250平方米。
  • 上海超算中心已正式使用,目前能夠支援計算化學(CADD)計算,人工智慧(AIDD)相關計算以及晶體組和冷凍電鏡組的運算等。

維亞生物科技控股集團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毛晨博士表示:公司憑藉在基於結構的藥物研發(SBDD)領域的獨特優勢,提升生物和化學業務之間的導流效應,持續加強一站式藥物研發和生產服務平台建設,深化CRO與CDMO業務間的協同性,提升前端項目業務能力建設,促使漏斗效應進一步顯現,加速為後端業務導流,積極構建面向全球生物醫藥創新者的開放式合作平台和共贏生態圈。

關於維亞生物

維亞生物(01873. HK)成立於2008年,向全球創新藥研發企業提供從早期基於結構的藥物研發到商業化藥物交付的一站式綜合服務。憑藉在基於結構的藥物研發(SBDD)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集團向全球合作夥伴提供新藥研究階段的CRO服務,搭建了X射線蛋白晶體技術、冷凍電鏡技術(Cryo-EM)、親和力質譜篩選技術(ASMS)、表面等離子共振技術(SPR)、氫氘交換質譜技術(HDX-MS)、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等多個先進技術平台,並有資深藥物化學家與藥物發現生物專家領軍的團隊提供藥物設計、藥物化學(H2L, LO)、化合物合成、化學分析及純化、公斤級放大及多肽合成及相應的生物活性測試服務。通過子公司朗華製藥,集團提供從臨床前開發到商業化生產的一站式CMC/CDMO解決方案。同時,集團專注於發現、投資高潛力生物醫藥初創公司,以獨創的技術服務換取股權(EFS)的商業模式,解決未滿足的臨床需求。

截至2023年6月30日,維亞生物已累計為全球2,189家生物科技及製藥客戶提供藥物研發及生產服務,共計投資孵化92家生物醫藥初創企業。未來,公司將持續增強技術壁壘、提升研發與生產服務能力,為全球更多的初創新藥公司及中大型藥企提供優質的多元化服務,助益全球病患。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