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赴美遊客暴跌11.6%,特朗普政策「勸退」國際遊客:美國旅遊業如何自救?
美國旅遊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今年3月,赴美國際遊客數量驟降11.6%,創下疫情後最大跌幅。特朗普的爭議性政策與言論被指為「勸退」全球旅行者的主因,從西歐到亞洲,遊客望而卻步。美國酒店與航空業如何在這場風暴中尋求生機?政治因素又將如何重塑國際旅遊業的未來?
特朗普政策對國際旅遊業的影響
特朗普自2025年1月上任以來,其「美國優先」政策和高調的貿易保護主義言論深刻影響了國際旅遊業。美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管理局(ITA)數據顯示,2025年3月赴美海外遊客同比下降11.6%,其中西歐遊客銳減17.2%,英國和德國尤為顯著。
特朗普對加拿大、墨西哥等國加徵關稅的威脅,以及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達145%關稅的舉措,引發全球緊張情緒,導致遊客對美國的入境政策和安全環境產生疑慮。此外,針對移民和邊境管控的強硬立場也讓潛在遊客擔心簽證限制或入境檢查加劇,進一步削弱美國作為旅遊目的地的吸引力。
美國酒店和航空業的應對措施
面對國際客源流失的壓力,美國的酒店和航空業正積極尋求應對策略。這包括加強在相對穩定的市場(如數據中降幅較小的亞洲部分地區)或新興市場的推廣力度,同時設計更具吸引力的旅遊套餐和優惠,強調美國文化、景點的多元性與包容性,試圖抵銷負面的政治觀感。
其次,業界正透過如美國旅遊協會(U.S. Travel Association)等組織,加強與政府的溝通和遊說,呼籲採取更友善的簽證政策、改善入境體驗,並期望政府能釋出更多歡迎國際旅客的積極信號。許多酒店和航空公司也致力於提升服務質量和旅客體驗,例如提供更個性化的服務、升級設施、與當地景點合作推出獨家行程等,希望以更高的價值感和更佳的口碑來贏回旅客。此外,利用大數據分析旅客偏好和流失原因,也成為了制定有效應對措施的重要依據,幫助企業更具針對性地調整策略。
政治因素對國際旅遊業的長期影響
政治因素對國際旅遊業的影響不僅限於短期波動,更可能帶來深遠的結構性變化。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和地緣政治姿態可能加劇全球旅遊市場的碎片化,促使亞洲和歐洲等地區加速發展區域內旅遊。例如,2024年12月,中國全面放寬優化過境免簽政策,將過境免簽外國人在境內停留時間由原72小時和144小時均延長為240小時(10天),吸引了大量的國際旅遊旅客入境。
長期來看,美國若持續採取孤立主義政策,可能導致其旅遊市場份額下降,酒店和航空業需轉向多元化市場以分散風險。此外,遊客對安全和隱私的擔憂可能推動數字化簽證和透明化入境流程的全球標準化。
特朗普的政策正在重塑美國旅遊業的版圖,國際遊客的減少迫使酒店和航空業尋求新出路。從短期應對到長期轉型,美國旅遊業能否在政治風暴中找到平衡?11.6%的跌幅不僅是數字,更是對未來方向的警示。全球旅遊業的競爭日益激烈,美國需要更開放的姿態來重拾吸引力。美國旅遊業該如何突圍?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