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疫情大爆發 大量患者居家等入院 掀藥物搶購潮 「連花清瘟膠囊」再掀炒風貴4倍

疫情大爆發 大量患者居家等入院 掀藥物搶購潮 「連花清瘟膠囊」再掀炒風貴4倍

Business
By Christine Yu on 19 Feb 2022
Features Reporter

第五波疫情越趨嚴重,本地每日確診數字破千宗,屢創疫情新高。公立醫院服務不勝負荷,大批初步確診及確診者需在家等候隔離治療,更有染疫者在醫院門外通宵露宿兩晚,仍未獲安排入院。疫情失控,港人可以如何自救?除了在外出時佩戴兩個口罩、減少聚會,有不少人會服用保健品來增強抵抗力,預防感染,亦有人購入各類藥物以紓緩新冠症狀。

自從新冠患者滯留社區,加上專家建議輕症患者服用必理痛紓緩症狀,市民一度搶購必理痛。近日坊間又再掀起「連花清瘟膠囊」搶購潮,多間藥房、個人護理用品連鎖店的網站表示缺貨,更有傳售價升至原價5倍,由約20元炒至約100元一盒。其中,裕華國貨日前在Facebook專頁表示,由於預訂人數太多而需截單,但有客人因未能預訂膠囊,而致電公司責備員工,裕華國貨表示「希望可以諒解並互相尊重」。

網上流傳,新冠肺炎輕症患者可以服用「連花清瘟膠囊」,紓緩發燒、肌肉酸痛及喉嚨痛等症狀,成效比服用必理痛更好。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指出,紓緩不適病徵亦不等同治療,加上此藥沒有醫學實證,建議患者應盡快求醫。不過有部分患者在等候送院期間自行服藥後康復,醫管局總行政經理何婉霞在日前的疫情記者會亦表示,如患者在家食藥後情況紓緩,並會建議繼續監測自身情況,不一定要去預約指定診所。

坊間又再掀起「連花清瘟膠囊」搶購潮,多間藥房、個人護理用品連鎖店的網站表示缺貨,更有傳售價升約4倍,由20多元炒至100元一盒。

除了購藥傍身,iPrice Group一項研究指,香港人在2020年保健品搜索率較2019年的增加逾4倍。香港保健食品協會與港大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發布的「二零一九年香港保健食品的市場調查」亦顯示,接近六成被訪者於訪問前6個月內有服用過至少一種保健食品,當中以服用維他命或礦物質最為普遍。調查指出,港人於2019年共花費約250億元購買保健食品,比2014年調查的約190億元增加逾3成。同時估算全港超過350萬人士有服用保健食品的習慣。

香港公司日本命力早於1997年將日本健康食品引入香港,並提倡「治未病」文化。「治未病」的概念源自《黃帝內經》中的「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意指在尚未患病前先作預防。日本命力執行董事連舜香(Ophelia)強調,「不是到了4、50歲才需要治未病,其實2、30歲也要留意」。Ophelia觀察到,保健市場有年輕化趨勢。她指,過往主要是家庭主婦購買保健產品,但近年多了年輕人注重保健養生。

雖說越來越多港人注重健康,但在疫情初期,即使是銷售日本保健產品的日本命力,也難逃銷售額下跌。Ophelia指,在2020年初,公司整體生意額較2019年同期下跌約四成。疫情期間的生意額最嚴重時下跌約五成。翻查政府統計數字,2020年2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值的臨時估計為227億元,按年跌44%。

實體店鋪生意受到打擊,他們便轉為發展網購平台,並安排營養師以視像方式,在線上解答顧客問題。Ophelia解釋,這個線上提供健康建議的想法源於當時社會人心惶惶,很多市民不敢外出看醫生。結果,與2019年相比,他們2020年線上平台銷量增加近8成,2021年的銷售額更增長逾3倍。Ophelia相信電子商貿是未來大趨勢,所以會繼續發展網購平台。

除此之外,他們亦打算開拓國內市場。Ophelia解釋,國內市民在保健方面有很大需求,而且他們對香港品牌很有信心。據艾媒一項研究指,2020年中國內地保健品市場的銷售額約2,50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4%,預計2021年銷售額可達2,708億元。「我相信全世界都會看國內13億人口,而他們普遍缺乏保健知識,我很希望幫助他們、改善他們的健康問題。」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