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換資產為靈活性? 麥當勞分階段賣23舖 估值達30億港元
麥當勞計劃出售香港全數23間持有商舖,總估值高達30億元,首階段已選定8間標售,截標日期定於9月。包括尖沙咀星光行及銅鑼灣怡和街等核心地段舖位,估值合共約13.5億,佔總資產超過四成。
為何選擇「靚舖先走」?
首輪出場的並非邊陲地段,而是人流密集的商業心臟地帶。這透露什麼訊號?其一,是市場仍認為「旺區」值錢;其二,麥當勞可能欲趁資產仍具吸引力時換現金。尤其星光行租約尚有10年、月租約100萬,出售估值已達2億,顯然是在「租金高峰」套現。是否意味,連黃金舖位的前景,也未必如昔?
鎖定長租、轉型輕資產
有消息指出,麥當勞未來或改用長期租約形式營運,轉型為「輕資產模式」。事實上,這早非首次,全球多地麥當勞早已逐步退出「自持物業」,而專注品牌經營與供應鏈掌控。此舉有助減少資本開支、提升財務靈活性,也符合現今企業在不確定市場中的避險邏輯。
退市?還是進一步布局?
很多人第一時間聯想到「撤出香港」,但這可能誤判形勢。出售舖位並非關門大吉,而是換個玩法:用租金買靈活性、用流動資本增值。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更像是為香港市場下一步變革做準備。2023年麥當勞全球收入突破250億美元,亞洲區持續增長,香港市場未見大幅收縮跡象。
香港零售未來,值不值得繼續押注?
問題的核心不是麥當勞走不走,而是:香港核心地段舖位,還值不值得買?近年核心區零售租金未見大反彈,樓價及利率壓力下,物業持有成本高企。加上網購、外賣平台興起,傳統一樓舖位需求結構已變。今次麥當勞的「變現」,或許正是對這一趨勢的回應。那下一個拋售者,會是誰?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