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宅職薯專欄】10年經驗應有多少人工? 問這問題代表你仍在中低層掙扎
當我給予事業諮詢時,很多人都會問:「我碩士畢業,在行業有十年經驗,市場的薪金是多少?」
當聽到這條問題,我便知道他仍在中低層掙扎,要擺脫,就要建立自己的獨特價值。
1. 一般人被灌輸的思考模式
我們自小便被教育要跟隨大眾,表現和思想被高度標準化,就正如中小學校規所寫:「不得標奇立異」。這種價值觀潛藏在我們心底,直至我們出來社會工作一段長時間仍然揮之不去。
於是,大家便會有一些常見問題:「五年經驗又應該多少薪金?」、「十五年經驗應該爬到哪個位置?」
問這些問題,某程度上代表自己沒有與眾不同的地方。
2. 從老細角度想
究竟老細是怎樣思考員工薪金的呢?大致上有兩個方向:
第一,市場上那些能夠取代你的人,所提出的最低薪金;
第二,員工有哪些無可取代之處,可以為公司賺大錢,僱用他的性價比是怎樣。
由於我們至小被訓練成要和其他人一模一樣,所以大部分打工仔都跌入第一種狀況:經驗和能力與其他人一樣,沒有突出之處,於是互相鬥低價。
而第二種能夠為公司賺大錢的員工,通常都有一些別人不能取代的地方,例如特別有創造力,思想特別跳脫,或者人際關係特別出色,能做到一些別人做不到的事情。
由於老細手上沒有其他人能夠取代這種員工,說得直接一點,就是沒有人能夠和他們鬥低價,於是老細便會想:如果這位員工每年能夠帶給公司額外一千萬的利潤,我給他年薪一百萬也十分化算呀!
於是,到一天你能夠為公司每年賺取額外二千萬利潤時,你再叫價年薪一百五十萬,老細也會立即應承。
3. 關鍵是製造獨特之處
究竟怎樣能夠由第一種鬥低價的員工,變成第二種收入無上限的員工呢?
有些人會選擇進修一兩個大部分人都報讀的課程去提升自己,但我認為幫助不大。原因是大部分課程都是一個老師對一大批學生的,所教授的內容也是差不多,那便代表市場上量產着和你知識含量差不多的人,結果也是沒有相對優勝之處。
你需要的,是創造力,以及跨領域的知識。
4. 創造力和跨領域知識
我定義創造力為「創意加執行力」。創意其實不是天生的,我記得有一年,科大問我可否給予大學生一個關於創意思維的工作坊,我一口答應,但其實那時候我對創意思維沒有甚麼認識。
於是,我到圖書館借了十多本關於創意思維的書精讀,為工作坊作出充分準備。結果,我竟然訓練出自己的創意思維方法。由此可知,創意其實是可以學回來的。
至於執行力,如果你夠努力及頭腦清晰,懂得帶團隊,要培養其實不太難。
至於跨領域知識,其實如果你有大學程度,之後的知識,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透過自學,與不同人接觸,或者參與講座工作坊等獲得。
跨領域知識的重點在於融合與組合,而不單是知識量。例如你把 A 行業的某個戰略作出調節,然後套用到 B 行業之中;又或者代入 C 行業的高層,嘗試建立 D、E 行業的生意。甚至乎把所有框架和程序歸零,由零開始再重新想一次,建立出不同的遊戲規則。
為老細做流水作業的事,你的薪金必然和其他人鬥低價;為老細出謀獻策,或者做出無可取代的事情,你的薪金便自然和老細所獲利潤掛鉤。
行大多數人所行的路足以讓你生存,但肯定不是獲利最大的路。獲利最大的路,雖然通常要靠自己行出來,但卻可以引領你到想像以外的地方。
撰文:半宅職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