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人一鍋,內地迴轉火鍋興起,如何轉出新商機
在中國內地餐飲市場的激烈「內捲」中,一場靜默卻深刻的變革正在發生。當無數餐廳在價格戰中掙扎求生,甚至黯然離場之際,一種新興的餐飲模式——迴轉餐飲,特別是專注於「一人食」市場的迴轉火鍋,正以驚人的速度逆勢擴張,兩年間開出逾百間分店。
一人火鍋:在「內捲」中開闢新藍海
中國內地餐飲業的競爭已達到白熱化,業界稱之為「內捲」。這種過度競爭導致惡性循環,從外賣平台的「零元購」促銷到實體店的價格戰,利潤空間被極度壓縮。根據內地企業註冊信息網站「企查查」的數據,去年中國有近300萬家餐廳倒閉,創下歷史新高,其中不乏知名品牌,足見行業之艱難。在這樣的背景下,迴轉餐飲模式的崛起顯得尤為引人注目,其核心是精準鎖定「單身經濟」這一龐大市場。
雖然官方尚未公布 2024 年單身人口數據,但婚姻登記數量明顯下降,2024 年登記結婚的對數僅為 610 萬對,較 2023 年減少約 20%,表明延遲結婚和不婚趨勢顯著,推測單身人數會持續上升。2024 年中國 15 歲以上單身人口可能已達到約 2.45 億人或更高。結合 2023–2024 的增長趨勢,2025 年 15 歲以上單身人口可能達到約 2.5 億到 2.6 億人。
迴轉火鍋正是這一趨勢的受益者。顧客圍繞輸送帶而坐,可隨心選取流轉的各式食材,實現了「一人一鍋」的用餐體驗。這種模式不僅滿足了單身消費者對私密性、便捷性和自由度的需求,也有效解決了傳統火鍋「一個人難以點菜」的痛點,讓獨自用餐不再尷尬。
「內捲」之殤:餐飲業的生存遊戲
「內捲」一詞,形象地描述了行業內部過度競爭、彼此消耗的惡性循環。在中國餐飲業,這種現象尤為顯著。疫情後的報復性增長曇花一現,隨之而來的是消費降級與市場供過於求的雙重壓力。
從9.9元人民幣的咖啡到99元的四人套餐,低價促銷成為商家搶客的無奈之舉。然而,這種策略往往導致「有訂單無利潤」甚至「賠本賺吆喝」的困境。許多餐飲企業為求生存,不得不大幅削減利潤率,甚至不惜降低食材品質,最終損害的還是消費者的利益和行業的健康發展。
去年近300萬家餐廳的倒閉潮,是「內捲」最直接的體現。這些「陣亡」的餐廳平均壽命僅約500天,在北京甚至縮短至一年。高昂的租金、不斷下滑的客流量,以及持續加劇的價格競爭,讓許多中小型餐飲企業難以為繼。即使是曾有數百家門店的連鎖品牌,也面臨縮減規模甚至退出的命運,整個行業進入了「大洗牌」的階段。
迴轉餐飲:效率、成本與體驗的黃金組合
面對「內捲」的重重挑戰,迴轉餐飲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關鍵在於其在效率、成本和消費者體驗上的多重優勢:
1.精準匹配需求: 迴轉火鍋以單人座位設計和「小份菜」模式,完美契合單身消費者需求。菜品價格通常在10至20元人民幣,顧客能依喜好和食量自由選擇,有效避免傳統火鍋點餐的浪費與尷尬,提供高度個性化的用餐體驗。
2.大幅節省人力成本: 迴轉餐飲模式最顯著的優勢之一是透過自動化輸送帶,大幅減少傳菜員需求。員工只需在後廚備好食材並放置到輸送帶上,顧客自行取用,結賬時再根據盤子數量結算。此簡化流程不僅提升營運效率,也顯著降低人工成本,這在中國勞動力成本日益上升的市場尤為關鍵。
3.高翻桌率與標準化營運: 迴轉餐飲通常具有較高的翻桌率,因顧客取餐、用餐、結賬流程快捷。食材標準化分裝與輸送帶自動化管理,有助於實現餐飲營運的標準化和規模化,便於快速複製擴張。部分先進的迴轉餐飲更引入IC標籤技術,確保食材新鮮度,並利用大數據分析消費者喜好,進一步優化供應鏈並減少浪費。
4.選擇多樣性與新鮮感: 儘管是「一人食」,迴轉餐飲仍提供豐富多樣的食材選擇,讓顧客不斷嘗試新菜品,保持用餐新鮮感。「所見即所得」模式減少點餐猶豫時間,有效提升用餐效率。
結語
中國餐飲業的「內捲」是一場殘酷的淘汰賽,但同時也催生了新的商業模式和機遇。迴轉餐飲,特別是一人火鍋的逆勢崛起,證明了在市場低迷時期,那些能夠精準洞察消費者需求、有效控制成本、並提供差異化體驗的創新模式。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