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避孕套與奶粉集於一身?杜蕾斯母公司179億美元收購美贊臣 「完美風險對沖」是否真的成功?
「沒攔下的孩子它來養大」,這是英國消費品巨頭利潔時(Reckitt Benckiser)在2017年收購美贊臣(Mead Johnson)後,網絡間大熱的討論。利潔時是避孕套品牌杜蕾斯(Durex)的母公司,當時以179億美元進行的收購,無疑是一個經典案例。
這宗收購案曾被譽為「完美風險對沖」,因為無論消費者選擇避孕還是生育,利潔時都能在避孕套與奶粉市場中獲利。然而經過了8年時間,在市場瞬息萬變的今天,這種「兩路包抄」的方式是否真的成功?「完美風險對沖」是否依然成立?
被指是完美對沖邏輯:避孕與生育市場?利潔時全都要!
作為全球知名的消費品公司,利潔時旗下擁有杜蕾斯(Durex)、滴露(Dettol)等知名品牌。2017年,該公司以179億美元收購美國嬰兒配方奶粉巨頭美贊臣,試圖將其業務版圖,從家庭用品與健康產品,擴展到嬰幼兒營養市場。
從表面上看,利潔時的邏輯確實無懈可擊。當時,這一策略亦被認為是一場「完美風險對沖」,因為當目光看向不生育的成人,利潔時可以通過杜蕾斯避孕套等產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當目光放在生了小朋友的家長身上,美贊臣的嬰兒配方奶粉則成為其選擇,也為利潔時提供另一重要收入來源。
這種策略看似無懈可擊,因為無論消費者是否選擇生育,利潔時都能將其納入客群範疇。然而,現實往往比理論更為複雜。
市場的殘酷現實:出生率下降的衝擊
在收購完成後,全球嬰幼兒奶粉市場的需求卻並未如預期般增長。事實上,出生率的持續下降成為影響奶粉業務的致命一擊。以中國市場為例,雖毫二孩政策在2016年全面放開,但出生率卻不升反降。2021年,中國出生人口僅為1,062萬人,創下歷史新低,這直接影響嬰幼兒奶粉市場的需求。
對於利潔時而言,這是一場巨大的挑戰。2020年,公司對美贊臣進行了超過50億英鎊的減值,顯示出收購美贊臣的前景,並不如當初預想般樂觀。而在2021年,利潔時以22億美元的價格,將中國內地、香港及台灣的嬰兒配方奶粉和兒童營養品業務,出售給春華資本,僅保留8%的股權,標誌著利潔時在嬰幼兒奶粉市場的重大退縮。
多元化與全球化:品牌如何在風險中求存
利潔時的這次收購反映出即使是看似「完美」的商業策略,仍受不少因素影響,例如市場變化。出生率下降、消費者習慣改變以及競爭加劇,都是品牌面臨的挑戰。然而,這並不意味著這場收購完全失敗,反而為企業提供了重要的啟示:
多元化與全球化是企業長期成功的關鍵。
1. 多元化產品組合
杜蕾斯與美贊臣分別瞄準不同的市場需求,這種多元化的產品組合確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單一市場風險。然而,僅靠兩個業務板塊顯然不足以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為了進一步分散風險,利潔時應該探索更多潛在增長領域,例如健康補充劑、植物基營養品等,以迎合消費升級和健康趨勢。
2. 全球化布局
雖然中國市場的表現不如預期,但這並不意味著其他市場沒有潛力。例如,東南亞和非洲等新興市場的人口結構相對年輕,出生率較高,對嬰幼兒奶粉的需求仍有增長空間。同樣,對於杜蕾斯及其他健康產品,這些市場也具有巨大潛力。
從「完美風險對沖」到「適應市場變化」
回顧這場收購,利潔時的「完美風險對沖」策略在當時確實可圈可點。它充分考慮到避孕與生育兩種可能性,並試圖通過雙重市場獲取穩定收入。然而,現實證明,市場環境的變化往往難以預測。出生率下降、競爭加劇以及消費者需求轉變,讓這場「風險對沖」變得不再那麼完美。
這場收購案也為其他企業提供了寶貴的教訓: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企業需要保持靈活性,快速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多元化與全球化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長期的戰略規劃與執行。
無論如何,利潔時的「完美風險對沖」已經成為商業史上的一個經典案例。這場兩路包抄的收購,既包含了對市場的深刻洞察,也反映在商業決策中不可避免的風險因素。對於其他企業而言,或許更重要的是從中學習,如何在不確定性中找到穩定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