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 Q1 淨利升 21.7%!營收創紀錄,李在鎔3月會見雷軍,三星和小米未來會有怎樣合作?

三星 Q1 淨利升 21.7%!營收創紀錄,李在鎔3月會見雷軍,三星和小米未來會有怎樣合作?

Business News
By Neo Liu on 30 Apr 2025

三星電子 2025 年首季財報顯示營收與淨利雙雙優於預期。營收達 79.1 萬億韓元(約4291.7億港幣)創歷史新高,淨利 8.22 萬億韓元(約445.99億港幣),同比增長 21.7%。旗艦手機 Galaxy S25 的成功及記憶體晶片銷售回暖是主要動力。會長李在鎔3月赴中國與小米 CEO 雷軍會面引發關注,顯示三星在應對挑戰的同時,正積極尋找包括汽車電子在內的新增長點。

Galaxy S25 與記憶體:驅動三星 Q1 增長的因素

三星電子本季財務表現亮眼。營收 79.1 萬億韓元(同比增 10%),創單季新高,超預期。淨利潤 8.22 萬億韓元(約 57 億美元),同比增長 21.7%。業績增長主要來自兩方面:

  • Galaxy S25 的市場成功: 今年 1 月上市的 Galaxy S25 系列,作為年度旗艦,有效刺激了高端市場需求。其硬體升級和潛在的 AI 功能整合,鞏固了三星在高階手機市場的地位,直接提振了行動通訊(MX)部門的營收與利潤。

  • 記憶體市場復甦與 AI 需求: 半導體(DS)部門,尤其是記憶體業務,迎來關鍵復甦。市場庫存調整結束,傳統需求回溫。更重要的是,全球 AI 發展極大刺激了對高頻寬記憶體(HBM)等高階產品的需求。

貿易與地緣政治:三星面臨的外部風險

儘管 Q1 業績強勁,三星管理層的審慎態度表明外部環境依然嚴峻。中美貿易緊張及美國對華高科技出口限制是主要風險源。對三星的影響體現在:

  • 終端需求壓力: 全球經濟若放緩,將衝擊手機、電視等消費電子需求。關稅可能推高產品售價,影響銷量。
  • 零組件業務波動: 三星是全球關鍵零組件供應商。美國對華技術限制可能間接影響三星向中國客戶銷售高階零組件(如 AI 記憶體)。若中國相關產業受挫,對三星零件的需求將減少。
  • 供應鏈成本與調整: 三星推動供應鏈多元化以分散風險,但在越南、印度、美國等地投資需長期見效。貿易壁壘增加亦抬高物流與合規成本。

三星管理層正視這些風險。李在鎔的中國之行,被視為在複雜國際局勢中尋求穩定經營、對沖風險的舉措。

三星與小米:從競爭到潛在汽車合作

三星李在鎔與小米雷軍在北京的會面備受矚目。這兩家消費電子市場的競爭對手,在供應鏈上早有合作。隨著小米進軍電動汽車,雙方合作潛力正擴展至新領域。現有合作包括:

  • 顯示面板: 小米多款手機採用三星 AMOLED 螢幕。
  • 記憶體與儲存: 三星為小米設備供應 DRAM 和 NAND Flash。
  • 影像感測器: 三星 ISOCELL 感測器被用於小米手機。

未來潛力:聚焦汽車電子

業界猜測此次會談重點是小米電動汽車。這對三星是重要的新機遇:

  • 汽車半導體: 智慧電動汽車需要大量先進晶片。三星視汽車電子為未來增長引擎,擁有 Exynos Auto 平台並與高通等合作。小米汽車需要穩定、高性能的晶片供應,三星是潛在的關鍵供應商,這將極大推動其汽車半導體業務。
  • 車載顯示: 智慧座艙需要高品質顯示屏。三星的顯示技術可滿足小米汽車對儀表盤、中控屏、HUD 等的需求。
  • 電池及其他: 三星 SDI 的電池及其他車用電子零組件也存在合作可能。

面對變局,三星並未停滯。李在鎔的北京之行及對汽車電子的持續投入,表明其正積極開拓新賽道,尋求多元化增長和戰略合作以對沖風險。未來,三星能否有效管理外部壓力,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在新興市場的領導力,並處理好與全球夥伴的競合關係,是其保持領先地位的關鍵。這家韓國科技巨頭的策略動向將持續受到市場關注。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