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樓2021見頂 周期理論助逃過一劫 萬物有周期 恒指27000點要小心
世間萬物皆有其節奏,從個人的事業軌跡到企業的興衰,再到行業、國家乃至社會的變遷,無一不遵循著周期的規律。這種周期性不僅是自然界的本質,也是經濟與金融市場的內在邏輯。對於投資者而言,理解周期的運行機制,意味著能夠在市場的起伏中找到立足點,順勢而為,捕捉機遇。而小龍多次利用江恩理論分析港股大次大浪頂底,如2017年是牛市,2018年是熊市,2020年1月大跌,2021年逢牛必轉等; 及樓市2021年開始大跌,這都是在傳媒訪問中提出,這都證明小龍的周期理論及江恩理論是有效性。而不是吹水。而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周期理論及港股的周期。
經濟周期是市場波動的基石,根據時間長度的不同,可分為短、中、長三類周期,每一類都在股市中留下深刻的印記。首先是短周期,也稱基欽周期,由英國經濟學家基欽提出,時長約3至4年,大約40個月。這一周期因企業庫存調整而得名“存貨周期”,其背後的經濟邏輯與氣象變化中的厄爾尼諾循環有著微妙的聯繫。厄爾尼諾現象,即東太平洋海面水溫異常升高,影響農產品價格,進而引發企業投機心理與經濟景氣的波動,周期約3.5年,與基欽周期驚人吻合。在A股市場,這一周期清晰可見,牛市到熊市或熊市到牛市的輪轉往往需要3至4年。例如,從2009年到2012年,或2016年到2019年,A股的短線波動軌跡與基欽周期高度契合。
接下來是中周期,即朱格拉周期,由法國經濟學家朱格拉提出,時長約8至10年。這一周期分為繁榮、危機和蕭條三個階段,構成一輪完整的經濟循環。在股市中,朱格拉周期對應一輪完整的牛熊大周期。以A股為例,從2007年的6124點高位到2015年的5178點,經歷了繁榮到危機的完整輪轉,時間跨度正好符合朱格拉周期的範圍。最後是長周期,也就是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康波周期,時長約50至60年。這一周期涵蓋繁榮、衰退、蕭條和回升四個階段,或可細分為復蘇、擴張、過熱、爆炸、見頂回落、反彈、回落、崩潰和打底九個波浪。
股市的周期性提醒我們,市場從來不是單向的,沒有永遠的牛市,也沒有無盡的熊市。回顧歷史,市場熱情往往在牛市頂部達到高潮,卻也埋下風險的種子。20多年前,當《長線是金》風靡一時,港股卻迎來漫漫熊途;;近年來,《價值投資》的熱潮讓許多投資者追逐熱門賽道,卻在2021年後被套在高位。這些現象表明,市場中的“幸運贏家”多數是倖存者偏差的產物,真正的成熟投資者必須具備周期思維,順應市場規律而非盲目追逐熱點。
除了股市,香港樓市同樣遵循周期規律。如小龍在之前很多文章提出港股在2018年及2021年見頂,這是提早很多在不同媒體提出,而很多粉絲都跟小龍感謝避開一劫。根據江恩理論的分析,香港樓市存在一個約18年的長期周期。這一周期涵蓋房地產市場的繁榮、過熱、見頂、回落和調整等階段。回溯歷史,香港樓市大致在2003年左右進入新一輪上升周期,經歷了多年的快速上漲,於2021年達到頂部。如著名投資人霍華德·馬克斯(Howard Marks)在他的新書《週期》(The Cycle)中揭示了一個簡單卻深刻的道理:要想在牛熊市場間從容穿梭,關鍵在於理解和把握週期。
港股在什麼周期?
小龍在2024年高呼2024年港股見底,港股今天沒有人說港股已死了。周期思維是投資的基石,無論是股市的基欽、朱格拉、康波周期,還是香港樓市的18年小龍周期,市場的波動總有跡可循。週期是一組事件按照特定順序反覆發生的現象。就像四季更替,春夏秋冬年復一年,經濟也有繁榮、衰退、蕭條和復蘇的循環。馬克斯認為,週期的出現源於兩大動能:自然規律和人類行為。自然規律體現在“均值回歸”,即任何事物都會圍繞一個長期平均值波動。例如,一國的GDP長期平均增長率可能是2%,但某些年份可能高達4%,某些年份則出現負增長。這種回歸平均值的力量,就像鐘擺總會回到中心點,中國古語“盛極而衰,物極必反”正是對此的生動概括。
“周期是致富關鍵。”時世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時代。當前,恆生指數處於高位震盪, 我們基於 2018 年至今的數據繪製線性回歸趨勢線,發現恆生指數目前位於 +3 標準差平衡線附近。港股從低位反彈至 25,000 點,表現令人振奮。但短線繼續上升需謹慎,+3 標準差的超買狀態提示。但若將分析時間延長至 10 年,+2 標準差平衡線可能推高至 27,000 點以上,顯示港股仍有上行空間。然而,若突破 27,000 點,市場將進入 > +2 標準差的極端樂觀區域,風險與機會並存。
結合江恩理論,時間週期和關鍵阻力位值得關注。若成交量配合,可能支撐進一步上漲;若量能不足,短線或迎來調整。投資者需密切觀察市場信號。當然江恩理論中,時間為先,價格為次。
如圖中,港股正進入周期匯聚的時間,或者股市有變動的機會,讀者要留意及注意倉位。
小龍
江恩理論及時間周期專家,陸港台出了多本著作及受不同媒體轉載文章,多次提前預測大市轉勢時間。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