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放緩警報響起!美國哪些行業、哪些人最可能飯碗不保?製造、建築、零售亮紅燈!
美國經濟正面臨一場風暴:特朗普的全球關稅計劃讓企業叫苦連天,就業市場暗藏危機。雖然白宮高調宣稱「美國的黃金時代已到來」,但現實卻是3月失業率升至4.2%,招聘信息驟降9.8%。經濟放緩的陰霾與潛在衰退的風險,正悄然籠罩著就業市場。一旦經濟引擎失速,哪些行業會率先熄火?誰又將成為裁員潮下的第一批犧牲品?
哪些行業會最受衝擊而大裁員?
經濟的週期性波動,對不同行業的影響程度存在顯著差異。當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時,有三類行業往往首當其衝,成為裁員的重災區:
製造業:尤其生產汽車、家電等耐用品的企業,對市場需求變化極為敏感。經濟放緩時訂單減少,加上潛在的供應鏈或貿易成本壓力,容易迫使企業透過裁員來控制成本。
建築業:高度依賴利率水平與市場信心。利率走高或前景不明,將導致建設計劃延宕或取消,直接衝擊建築工人的就業機會,是重要的經濟領先指標。
面向消費者的行業:包括零售、餐飲、休閒娛樂等。當民眾因經濟壓力縮減非必要開支時,這些行業的收入便首當其衝,導致企業縮減規模或裁減前線員工。
這三大領域,是觀察美國經濟降溫對就業市場影響的關鍵窗口,其裁員風險顯著高於其他行業。
低薪工人面臨風險
低薪工人,通常集中在零售、餐飲、酒店、清潔等服務性行業,以及部分勞動密集型製造業。這些崗位往往進入門檻較低,但也意味著可替代性強,缺乏議價能力。在經濟不景氣時,企業為了控制成本,往往會優先裁減這些崗位的員工,或者削減他們的工時。更重要的是,低薪工人通常缺乏足夠的儲蓄來應對失業的衝擊,也較少享有健全的失業保險或遣散費等福利保障。一旦失去工作,他們的生活將迅速陷入困境,加劇社會的不平等問題。
年輕工人面臨風險
年輕人(通常指16至24歲)在勞動力市場上本就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經濟放緩無疑會讓他們的處境雪上加霜。他們普遍缺乏豐富的工作經驗和穩定的人脈網絡,常常遵循「後進先出」(Last Hired, First Fired)的潛規則,成為企業裁員時的優先考慮對象。許多年輕人從事的入門級工作,恰恰集中在上述提到的高風險行業,如零售和餐飲服務業。
數據顯示,2025年3月,美國16至24歲年輕人的失業率為 9.4%,雖然相比疫情高峰期已顯著下降,但仍明顯高於同期全國整體失業率的4.2%。這超過兩倍的差距,凸顯了年輕族群在就業市場上的脆弱性。更有分析指出,在過去的經濟衰退中,年輕工人的失業率上升幅度遠超成年工人,且失業後的待業時間也更長。這種早期的職業挫折,不僅影響當期收入,更可能對他們未來的薪資增長和職業發展軌跡造成長期的「疤痕效應」(scarring effect),值得社會各界高度警惕。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或許意在保護本土產業,卻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代價。你認為美國能走出這場危機嗎?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