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消費模式大轉變 內地新一代慳錢成新風潮
內地政府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嚴守清零政策至今,惟伴隨這些嚴格防疫政策而來的是失業率節節攀升,以及經濟增長變緩。在大環境的影響下,當地年輕一代的消費習慣也逐漸被影響,從以往的揮霍轉向節儉,各種省錢技巧和心得甚至成為內地社交媒體上最受歡迎的內容之一。
《路透社》日前報道,在內地政府不時封城、青年失業率高企和房地產市場低迷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內地年輕人已盡可能地削減開支和開始儲蓄。一名39歲的上海營銷顧問Doris Fu受訪時透露,在疫情爆發前,她已計畫要買新車、搬到更大的公寓,並在每個週末享用美食,偶爾到熱帶島嶼度假等。
Photo from Licensing
然而,新冠肺炎的到來讓這些計劃都出現變數,她不再做美甲、美髮,所有的化妝品更是從原先的歐美品牌轉至中國貨。作為一名電影發燒友,她以往每個月都會固定到電影院兩次,不過疫情後再也沒踏進電影院。
內地政府採取包括封城、常態化核酸檢測和入境限制等一系列防疫政策除了對國家經濟造成嚴重打擊,政府對科技產業的監管也對年輕勞動力產生巨大影響。報道引用國家統計局數據指,青年失業率於7月份激增至19.9%,8月份雖已回落至18.7%,但仍處於高水平;另有行業調查顯示,零售和電子商務領域的部分年輕人被迫減薪。求職網站「智聯招聘」數據則指,在今年首3個月,中國38個主要城市的平均薪酬下跌了1%。
在面臨上述壓力下,內地年輕人已更偏好儲蓄而非揮霍,中國國家人民銀行最新一季調查亦指,傾向增加儲蓄的民眾已從三年前的45%增加至近6成;與此同時,這種消費變化已體現在內地今年7月的全國零售額上。數據顯示,7月的全國零售額同比僅增長2.7%,8月雖回升至5.4%,但仍遠低於疫情大流行前的7%以上水平。
Photo from 新浪
內地年輕一代之間掀起節儉風氣,近來還會在互聯網上分省錢技巧,像是如何用人民幣10元製作晚餐。有人還在網絡上發起每月在高消費城市上海僅用1600元人民幣生活的挑戰,另有年輕客群則是開設低消費研究群組,主要討論消費降級、理財等相關內容。香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在報道中直言,在嚴峻的就業市場和強大經濟趨緩壓力下,年輕人的不安全感和不確定感是他們從未經歷過的。
《路透社》表示,這種節儉風潮已對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構成威脅,尤其政府長期依靠增加消費來提振經濟增長,而且當局迄今尚未發佈任何暫停或取消清零政策的信號。報道補充,雖然官方已採取各類措施來刺激消費,惟目前更多資金和注意力實際上仍聚焦在被用於刺激經濟的基礎設施建設。
另一方面,在官方發佈最新失業率數據後,《CNN》週一(19日)依據官方統計估算,上述數據意味著城鎮中目前約有2000萬青年沒有工作。報道引述華府智庫詹姆斯敦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資深研究員Willy Lam警告,這無疑是中國40多年來最嚴重的年輕人就業危機,更指這種大規模失業是共產黨面臨的一大挑戰。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