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專欄】矽谷之行(下):暢遊奧克蘭
4. 灣區三大城市之一的奧克蘭
三藩市灣區有三大城市,分別是三藩市(San Francisco)、聖約瑟(San Jose)和奧克蘭(Oakland)。
奧克蘭,英文意思是「橡樹之地」,據說因為這裡早年有很多橡樹。總面積為202.4平方公里。它的北方就是著名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Photo from Google Map
(1)人口結構
奧克蘭與三藩市有座大橋相連,曾是在三藩市上班的藍領階級們的聚居地。19世紀50年代,來這裡淘金的華人們也都聚居在奧克蘭。
根據2010年的人口普查,奧克蘭總人口約有39萬人,約有6.6萬亞裔人居住在奧克蘭,占該市總人口的16.8%,其中華裔占了8.7%。李小龍曾在這裡經營武館,寫了《喜福會》的著名作家譚恩美也住在這裡。2011年更有一位華裔關麗珍女士擔任了市長,也是加州首位女市長。
除了16.8%的亞裔以外,白人僅占34.5%,黑人占了20.8%,拉丁裔占了25.4%,剩下的是其他族裔(13.7%)、兩種以上血統(5.6%)、印第安土著(0.8%)和太平洋諸島族裔(0.6%)。奧克蘭是一個多族裔聚居的城市。
在美國總人口中,白人占比78.96%,而在奧克蘭,竟然只占了34.5%。雖然沒有種族歧視,但資料顯示,黑人和拉丁裔非白人等其他種族人口較多的城市,的確治安更差,犯罪率更高。
Photo from Internet
(2)產業結構
奧克蘭曾經被譽為「西岸的底特律」。1916年,通用汽車在此開辦了一條雪佛蘭生產線。1929年,克萊斯勒(Chrysler)汽車也在此開了條生產線。
除了汽車工業,奧克蘭還擁有三藩市灣最大的裝卸貨港口,是美國太平洋沿岸首座大型貨櫃港,是美國的第五大貨櫃港。這是海運與公路、鐵路的交通樞紐,也同時是幾條橫跨北美大陸鐵路的終點。
港口業務為奧克蘭居民提供了約20萬個相關職位。這些職位大多由教育水準低、收入也低的黑人和拉美人佔據。港口經濟受到經濟波動影響頗大。
在奧克蘭繁華之時,也有一些知名的大公司在奧克蘭設立總部,如哈根達斯霜淇淋、醉爾斯(Dreyer’s)霜淇淋、日用消毒水品牌高樂士(Clorox)、全美數一數二的健保公司Kaiser Permanente等等。
2008年經濟危機後,隨著汽車工業的衰退,港口經濟蕭條,製造業也大受影響,大量工人失業,治安不斷惡化。曾經繁華的灣區三大城市之一,也因為犯罪頻發而再次成為了「西部的底特律」。
Photo from Internet
5. 矽谷高科技的興旺逼遷本地人
奧克蘭附近的三藩市和矽谷,生活成本之高,連加州矽谷的聖約瑟州立大學的客座教授都供不起每月2000美金的房租,而只能長期睡汽車。矽谷的聖約瑟地區也是全美最貴的房地產市場。
作為三藩市灣區的三大城市之一,奧克蘭緊鄰繁華的三藩市和矽谷,本應如蘇州爭當上海後花園一樣,近水樓臺,成為產業轉移的受益之地,卻為何陷入經濟衰退和罪惡頻發的泥淖?
事實上,第一個被迫逃離「美國的北上廣」的不是企業,而是不從事高科技行業的原生居民,他們大多都是在墨西哥統治時期的墨西哥裔和之後遷移過來的非洲裔居民。
由於矽谷創造的一個個美國夢,吸引全球各地優秀的科技人才紛湧而至,密集的人口,拉高了生活成本。使得這些低學歷的原住民享受不到高科技興起帶來的紅利,卻成為了經濟發展的犧牲品。他們不得不被迫搬遷,聚集到了不太安全、且較遠的地區,比如奧克蘭。
Photo from Internet
高犯罪率影響了優秀人才和企業的加入,有能力的人逐漸搬離,剩下的都是年邁和無能力之人,因生活和環境所迫,也投入了犯罪者行列。
由於能交稅的人快速減少,享受福利的人相應增多,政府也入不敷支,無法提供足夠的警力控制犯罪,奧克蘭陷入了惡性循環之中。
行業結構失調帶來的影響值得我們深思和警醒。經濟繁榮時,能掩蓋絕大多數黑暗。一旦轉入衰退,這些便會浮出水面,打我們一個措手不及。這也是香港為何這些年,社會矛盾越來越激烈的根源。
(本文經由博客艾瑪授權轉載,並同意BusinessFocus編輯文章與修訂標題。文章內容為博客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公司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