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場文化大轉向?日本企業推加班禁令 月加班逾20小時約談
當Z世代的「死魚眼」凝視挑戰著職場的舊有互動模式,昔日以過勞聞名的日本卻正以「禁止加班」的政策重塑著工作文化,不少公司引入電腦監控系統,硬性規定員工每月加班不得超過20小時。一旦超時,員工將會被約談。這兩股看似不相關的浪潮,實則預示著全球職場正發生深刻的變革——年輕世代對工作與生活的全新定義,以及企業文化與制度的不得不跟進。
世代溝通風格與職場文化衝突
近年來,職場上「Z世代凝視」(Gen Z Stare)現象引發熱議。這是指年輕員工與客戶或同事互動時,可能眼神空洞、反應沉默遲緩,甚至不發一語。TikTok上#GenZStare話題影片獲數百萬點讚,許多千禧世代的主管分享遇到這種「死魚眼」凝視的經驗,形容如同「緩衝」狀態,需等待指令才有反應。
此溝通差異源於Z世代獨特的社交習慣。作為數碼原住民,他們更習慣用簡訊、表情符號等非面對面交流,面對口頭提問時需額外時間消化,這並非不尊重,而是心理準備與保護界限的表現。例如有Z世代員工解釋,有Z世代員工解釋說,當顧客問「草莓香蕉冰沙是否含香蕉」這種看似簡單卻帶有邏輯盲點的問題時,他們的「凝視」實則是試圖理解對方的問題意圖。這種模式體現世代間眼神交流、回應速度的差異,影響職場信任與人際互動。
日本禁止加班令的影響
日本的職場文化正經歷顛覆性變革。過去以「過勞」著稱的日本,如今許多企業開始嚴格執行「禁止加班」政策,甚至將員工每月加班時間限制在20小時以內。報道指出,日本公司在員工電腦安裝監控軟體,若加班逾20小時,員工將被約談,甚至可能引發監管機構關注。在東京,一些精密儀器製造公司甚至會在每週三響起廣播,提醒員工「今天是禁止加班日,請按時下班早點回家」。
這項政策是日本勞動力稀缺下的必然選擇。企業為吸引Z世代人才,不得不以「不加班」作為招聘亮點。應屆畢業生起薪達1.3萬人民幣,HR甚至「跪地發傳單搶人」。就業率高達98.1%,讓日本年輕人幾乎無需擔心失業。這種強調朝九晚五、彈性制度的新職場環境,對Z世代具有強大吸引力,也正逐漸改變日本企業的招募宣傳策略與整體職場文化。
抗拒「奔忙文化」的凝視
Z世代的「凝視」行為,既是溝通習慣的體現,也是對傳統「奔忙文化」的無聲抗拒。這種眼神空洞、反應遲緩的狀態,被視為一種「緩衝」,反映他們拒絕被職場快節奏裹挾,抗拒「當面微笑、背後加班」的雙面文化。他們追求真實性,倡導開放、包容且重視心理健康的工作環境。「凝視」對Z世代而言,是自我保護機制,在面對不合理請求時,避免即時反應以維護自我邊界。
這種心態與日本「禁止加班」制度形成共振。當企業明確規範工作時間、尊重個人生活空間,Z世代對自我定義的追求與清晰制度相得益彰。這讓他們感到被尊重,更激發對工作的深層投入,因為工作不再無止盡耗竭,而是有界限、有價值的生活部分。此趨勢不僅限於日本,也可能推動全球職場轉型,促使更多企業重新審視工作時間、溝通方式與員工福祉政策,以適應新世代對職場的期待。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