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場人必看!哥倫比亞大學專家揭:快樂人士每日都做這10件事!
在瞬息萬變的商業世界裡,我們總是在追逐成就,卻可能忽略了真正能支持我們走得更遠的,其實是「快樂」這項關鍵能力。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MBA潔西卡·韋斯(Jessica Weiss),投入幸福科學研究逾15年,她揭示了真正快樂且內心富足的人,擁有10個與學歷、職位無關,卻決定他們生活品質的共同習慣。
韋斯研究發現,那些在職場與生活中都能感到快樂且內心富足的人,往往實踐著以下10個習慣:
1、珍視人際連結,投入友情經營:幸福的人視親密關係為生活必需,會主動花時間與朋友深度相處,而非僅止於短暫寒暄。規劃共同戶外活動或深度對話,能讓情誼在互動中昇華。
2、聰明分配精力,策略性休息:最滿足的人懂得將消耗精力的活動與恢復身心的方式相匹配。若因長時間分析工作感到大腦疲憊,可透過慢跑或創意手工活動,讓大腦不同區域放鬆活化。
3、擁抱創造力,激發內在潛能:從事創意活動者的幸福感顯著提升,不論是烹飪、寫作、園藝或繪畫,即便成果拙劣,創作過程帶來的愉悅感也非手機可比,更能帶來成就感與自我表達的途徑。
4、積極融入社群,建立歸屬感:感到壓力時,與其退縮不如主動求助或投入有目標感的事業。幫助他人或參與社群活動帶來的歸屬感,會讓幸福感飆升,許多志工都在付出中獲得難以言喻的滿足。
5、不吝展現真我,分享熱情:最快樂的人會積極尋找讓自己興奮的事物,並毫不保留地分享熱情。談論熱愛事物時的投入狀態,正是每天保持快樂的秘訣,也能吸引志同道合者。
6、堅守界限,保護個人時間:研究顯示,成年人每天需2到5小時自由時間才能達到最佳幸福感。快樂的人會堅定保護「私人時間」,清楚哪些工作可稍後處理,適時關閉通知,為自己創造喘息空間。
7、管理自身能量,順應生理時鐘:快樂的人能識別自身精力巔峰與低谷,在高效時段安排高難度任務,疲憊時段安排恢復性活動或輕鬆工作,順應生理規律而非與之對抗,讓生活與工作和諧。
8、敞開心扉,擁抱微聯結:與陌生人隨意交談能持續改善情緒,與咖啡師的問候或和鄰居的閒聊,都是未被察覺的快樂助推器,為日常增添溫暖與人情味。
9、放慢腳步,品味美好瞬間:真正知足的人會放慢腳步,沉浸於美好時刻,無論是日落、美食或成就感。刻意品味這些體驗,能訓練大腦更深刻地感受快樂。
10、追求有意義的進步,享受過程:知足常樂的人會慶祝途中點滴成就,明白前進的動力比到達目的地更能帶來快樂。他們從階段成果中獲得動力,在過程中累積喜悅,因為真正的富足在於一次次向前的腳步。
在快速變化的時代,社群媒體上的「精彩」生活常讓我們感到焦慮。潔西卡·韋斯的研究指出,真正的幸福屬於那些懂得在平凡中發現喜悅、用心經營日常的人。這10個習慣不僅是個人幸福的指南,更能提升職場效能與生活品質。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