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國買樓收租易中伏 交通方便第一 曼谷買錯區租金樓價升唔起 如倒錢落海
泰國為不少港人退休移民的選擇,然而購入泰國物業大多以退休自住為主,近年投資泰國樓收租甚至賺取樓價升幅似乎「微乎其微」,尤其是曼谷樓市供應過剩,令供需嚴重失衡。過去該國過去一手樓出現不少問題,包括爛尾及貨不對辦等。有在泰國居住逾二十年的香港老華僑指,在當地置業投資要選對區域,尤其要留意海外專業社群聚居的地段,否則「幾平都無人租」。
曼谷的一手新盤,其租金水平當地人的收入難以「租得起」,若單靠海外專業人士租客,除非物業位置優越。根據搜索引擎Numbeo數據顯示,曼谷當地人每月平均收入約為6,530港元,但租住市中心一房單位平均需要約5,261港元。一般當地的上班族無法負擔市中心的租金,如購買的新盤區域並不是海外專業人士居住地區,絕大部分都會空置收場,無法出租。
過去不少泰國發展商在香港舉辦展覽會,通常以新盤附近未來將有BTS站新落成、未來交通十分便利﹑海景河景最前排作為招徠,有住在曼谷的的外籍專業人士指,這些很有吸引力的廣告用詞,放在曼谷當地或可能就是「地處偏僻、寸草不生」的另外一種說辭。
他指若要在曼谷居住,首要考量一定是上下班交通、以及生活配套上的方便性。然而曼谷是全世界出名的「塞車之都」之一,繁忙時間會塞上數小時的時間。換言之,物業地點及交通絕對是首要考量。他坦言,大多數外籍專業人士都有房屋津貼,因此不可能考慮住在一個需要通勤半小時到一小時以上、生活配套也不如市中心的地方,只為省下那為數不多的租金,更不會搬去未來才有BTS站的新租盤。
其實曼谷樓市供應過剩已是不爭的事實,根據房地產資訊中心(REIC)的報告,泰國全國未售出的新樓存量已達到歷史高峰,單是曼谷及周邊地區就積壓超過15萬伙新樓。而且泰國每年新增的房屋供應量仍持續超出實際有效需求約 35%。
有港人投資者大約2015年購入曼谷中心地段的新盤,10年過去,樓價不但沒有上漲,就算是以成本價出貨亦無人問津,主因曼谷推出新盤太多太快,同一個區域,總有更新的樓盤推出來,在樓價差不多的情況下,大多的買家傾向更新的樓盤。
其實發展商以不斷「以樓養樓」的模式,加快推盤步伐。一般情況下,發展商投地建樓即使未完工亦隨即推出市場銷售,為了填補其資金缺口,當然就是推出另一個新樓盤項目,投標另一塊地皮,再用預售樓花形式繼續圈錢,這是當地發展商習以為常做法,當樓市好景氣的時候,這種模式看似不存在太大的問題,然而當經濟不景氣,發展商或累積大量庫存,甚至資金鍊斷裂,令項目爛尾。
本身為泰國物業投資者、香港老華僑陳先生表示,如想購買「好物業」必須了解整個社區環境,他指Sukhumvit大道的26巷後,為當地有名的「日本街」,90%的日本人都住在附近,尤其是Emporium曼谷商場一帶。至於香港人的社區主要集中在曼谷的東區,由四面佛乘搭Sky Train的Sukhumvit Line向東面行走,第五個站後,便陸續有香港人聚居。他指,「揀啱地區是唔憂租,揀錯幾平都無人理,如同倒錢落海」。
Wendy全球樓行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