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原施永青驚天預言:樓市見底牛市重臨 未來6年樓價或升足85% 是狂想還是先知?
在香港這個曾經「買樓必升必發達」的地產城市裡,樓價每次大起大落,都會牽動著百萬港人包括業主的神經。正當大多數分析師對2025年的樓市抱持「審慎樂觀」甚至「防守」的態度時,中原地產集團創辦人施永青卻在專欄作出驚天預言,他指樓市已見底,料牛市重臨,未來六年樓價與今年3月低位比較,有機會累升高達85%。他的樓市超長牛市快重臨的預測,究竟是狂想還是先知?
施永青的算盤:貨幣貶值與供應斷崖的完美風暴
施永青在最新的專欄文章中,展現了他作為老牌地產商的宏觀視角。他的核心論點並非單純基於香港本地經濟的復甦,而是押注於全球金融秩序的變局。
1. 樓市周期論與「香港樓市狂牛追落後」
施永青指出,樓市具有明顯的周期性。這波跌市前後歷時三年,跌幅約三成,與1997年至2003年那場跌足六年、蒸發七成的「大蕭條」相比,今次調整相對溫和。基於他相信的「樓價物理定律」,施永青認為「樓價跌得愈厲害,反彈的勢頭亦會愈強勁。由於今次樓價跌得相對溫和,所以我估計今次樓價的反彈也會比較溫和」。施永青推算今次反彈雖然不會像2003年後那樣狂升五倍,但香港樓市「起碼」可以突破2021年歷史高位(CCL 191.34點)。
施永青預期,與今年3月的低位134.89點相比,未來3年,香港樓價保守升幅可達41.85%;但如果上升浪可持續多三年,那麼至2031年, 中原城市指數將可升至250點水平。即是說,「我預期這個上升浪可持續六年,由2025年升至2031年。與低位134.89點相比,升幅可達 85%」。
2. 美元貶值的資產盛宴
這是施永青最核心的宏觀依據。他認為港元與美元掛鈎,而美元走弱及貶值將是下一階段的主旋律。他以金價的凌厲升幅為喻,暗示同樣作為「實體資產」的香港物業磚頭,將在未來貨幣貶值的浪潮中被動升值。
施永青認為:「港元與美元掛鈎,而美元貶值將是下一階段金融市場的主旋律,港元將陪同美元一起貶值。我們只要看看金價的升幅,就不難想像,同樣作為實體資產的樓宇,升起上來可以多凌厲了。」

3. 供應斷崖的威脅 將引發香港樓市狂牛?
對於政府聲稱未來三四年有十萬伙潛在供應,施永青質疑這數字可能做不到,「由於之前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很多發展商都減少了土地方面的投資,同時亦減慢了施工速度,令未來的樓宇供應嚴重追不上市場需要。政府稱未來三至四年可以有十萬個單位的潛在供應,看來不易達標。」
他認為發展商「少做少錯」的策略,將導致未來幾年出現供應斷層,當「樓宇供應一旦斷崖,政府想補救亦無能為力。屆時,不可思議的樓價,也會被供不應求的環境合理化。」
冷水與現實:大行與數據的「平行時空」
然而,施永青的「黃金六年」劇本,在許多專業機構眼中似乎過於完美。
與施永青擔憂「供應斷崖」不同,各大行目前最頭痛的是眼前的「巨量庫存單位」。根據最新的市場數據,香港一手樓貨尾量仍處於歷史高位,發展商為了去庫存,近期頻頻以「震撼價」推盤,甚至出現「麵包平過麵粉」的現象。瑞銀(UBS)早前的報告便指出,儘管預期樓價在2025年會回穩,但高庫存將限制樓價的反彈幅度,預測2025年樓價僅會平穩或微升0%至5%,與施永青的激進預測相去甚遠。
高息環境的滯後效應
雖然美國聯儲局已啟動減息,但香港銀行的最優惠利率(P)下調幅度並未完全同步。高盛(Goldman Sachs)及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等大行分析師普遍認為,實際按揭利率依然偏高,加上租金回報率雖然有所上升但仍未足以完全覆蓋融資成本,這令「供平過租」的黃金交叉點尚未全面出現。
購買力與人口結構
仲量聯行(JLL)亦曾發出警示,指香港樓市正面對結構性改變,包括人口老化及中產階層流失。雖然「高才通」帶來了租務需求,但這股力量轉化為買賣成交的比例仍有待觀察。
網民心聲:是「先知」還是「找替死鬼」?
在各大地產討論區,施永青的言論引發了近乎一面倒的質疑。有網民質疑施永青身為地產代理老闆,言論存在巨大的利益衝突。「經紀為了佣金,當然說天天都是入市良機,」有網民更翻出施永青過去幾年對樓市「跌少少就彈」的預測,與實際走勢的落差,譏諷他是「燈神」。
網民則指,「人工不加,樓價再升一倍又如何?」也有網民理性分析:「現在定期存款利息還有3厘,買樓收租扣除雜費回報率差不多,為什麼要冒資產貶值的風險?」
結語:豪賭國運的一局棋
施永青的預言,本質上是一場對「香港韌性」與「美元衰弱」的豪賭。
如果他的劇本成真,這將是香港樓市歷史上最壯觀的「V型反彈」之一,證明了磚頭在通脹時代依然是皇者;但若大行的謹慎預測應驗,或是經濟結構性問題持續困擾香港,那麼現在聽信「升足六年」而高位接貨的買家,可能會面臨漫長的資產修復期。
在數據的冷靜與預言的狂熱之間,香港樓市的真相,或許正隱藏在每一次成交的拉鋸之中。對於準買家而言,現在需要的或許不是盲目的信心,而是比以往更冷靜的計算。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