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元脫勾貶值論的來龍去脈!手持黄金及港股 無懼風浪兼賺升幅
連續寫了三篇講「港元脫勾貶值論」,在BussinessFocus臉書有一定迴響,小弟不作回應,市場自會給出答案。上篇是8月27日出文,小弟建議以港股、黃金對沖美元、港元貶值。不久金價便迎來重大突破,倫敦現貨金升破每安士3500美元,紐約期金升破3600美元,升約6%,香港金鋪飾金賣出價於9月9日更加升破每両4萬港元。港股亦於9月9月數年來首度升穿26000點,可憐美元則從98.7下挫至9月9日最低見97.25。
上三篇「港元脫勾貶值論」有點不足的是,小弟沒有拆解它的來龍去脈,導致文章目標不夠清晰,恰好上周出席一個講座時,有聽眾又問脫勾問題,可見它影響之廣,此篇便不得不再說說了。
港元脫勾貶值論可分兩個觀點,首先是「脫勾論」,如何產生?事情可追溯至特朗普上屆總統任期末期。2020年6月《港安法》在香港實施,7月《彭博》就出了一則新聞,說有知情人士(People familiar with the matter)透露,特朗普一些高級顧問提出削弱(Undermine)香港聯繫匯率,以懲罰中國政府。
至於誰是「知情人士」就不得而知了,特朗普本人由始至終未就香港聯匯制度發表過任何言論,甚至根據《彭博》該則新聞,美國國務院及財政部都拒絕就此事發表評論。這件事隨着2020年美國總統選戰開鑼,隨着特朗普敗選,拜登入主白宮,後來便不了了之,急速冷凍。
誰料2024年總統大選,一顆子彈讓特朗普再次勝出。於是,就在2024年底特朗就職前,決策者和決策機構未說過一句下,只靠「知情人士」透露之「脫勾論」一下子又被解凍並強力發酵,冷飯菜汁再被叮熱。
叮熱者包括「蘭桂坊之父」,他在接受訪問時表示,美國高息及特朗普可能帶來瘋狂政策,香港政府應考慮脫勾。另外還有《自由亞洲電台》等媒體亦恰好在此時為「脫勾論」做勢,《自由亞洲電台》在特朗普當選不久就連出兩文,其一引述《彭博》說中國政府利用香港聯匯挑戰美元地位,脫勾機會增加,另一姓顏的專欄作家則出文指,美國可能透過打擊聯匯以制裁香港云云。
於是「脫勾論」便在特朗普二度入主白宮前後成為熱話,更為「脫勾論」注入新元素,演化成「脫勾貶值論」,即是說,港元不但會脫勾,而且脫勾後還會貶值。協助建立「脫勾貶值論」理論基礎的包括一位姓蕭的「燈神」,他拍片引述「蘭桂坊之父」言論,預測港元兩年內脫勾,並貶值50%。由「脫勾貶值論」泛起的波浪又再衍生新熱話,那就是持有港元應如何未雨綢繆?為港元「脫勾貶值」自保?有Youtube頻道便建議將港元保單轉成美元保單,又有姓呂的專欄作者建議將手上港元現金兌成外幣,包括25%的美元。
相信正是這種「脫勾貶值論」泛起的巨浪,令很多香港人忐忑不安,包括BussinessFocus編輯們,才有小弟三篇分析。港元會否先而脫勾,繼而貶值?不是此文重點,重點是如果你跟隨「脫勾貶值論」去操作,把手上港元兌成美元,九個月以來,不單蝕了兌換價,還一隻眼眼巴巴看着手上美元連挫兩季,從美匯最高110下挫至今天不足98,另一隻眼則眼坦坦地睇住港股恒指由19000點升到9月9日26000點,以及金價由每安士2600美元升到今時的3600美元以上。
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唔怕一萬,最怕萬一,人的心理總愛捕風捉影,更何況這些風不是來自「神級預測」,就是來自權威媒體。一則源自幾年前不知甚麼知情人士透露的新聞,肯定有因,那個因,我想,應該是有人(不是特朗普)希望聯匯解體,當然這只是有些人一箱情願的看法。
林祖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