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龍專欄】白宮首濟經濟顧問成聯儲局主席大熱 勢必減息振股市 惟散戶小心先甜後苦
特朗普的Fed主席人選傳聞,正如野火般燒遍華爾街。五名候選人中,白宮首席經濟顧問Kevin Hassett已竄升為大熱門。根據Bloomberg與《紐約時報》最新報導,Hassett目前領跑,特朗普極可能在聖誕節前公布結果,以取代Powell(其主席任期將於2026年5月屆滿)。
美國銀行分析師更直言,若Hassett成功上位,他必定會盡力將聯邦基金利率壓到3%以下,這完全符合特朗普一貫的低利率執念——大家還記得他第一任期時,多次公開點名批評Fed加息太快、利率太高,拖累了他的經濟成績。
Hassett的立場其實毫不掩飾。他最近在Fox News專訪中公開表示,2026年美國經濟將迎來「絕對爆發的一年」,而低利率正是點燃這場爆發的關鍵催化劑。若這位特朗普的「老戰友」真的掌舵聯儲局,市場對未來貨幣政策的預期,將會出現戲劇性轉向。
若特朗普成功安插一位「聽話」的聯準會主席,真的把聯邦基金利率硬生生砍到3%以下,美國、以至全球市場會出現什麼後果?這題值得我們認真拆解。
首先,短期效應幾乎毫無懸念:極度利好。借貸成本急劇下降,企業融資環境瞬間變得寬鬆,資本開支、併購以至房地產開發都會明顯加速。

三十年按揭利率一旦從現時約6.7%跌至5%甚至更低,樓市需求勢將爆發,樓價短期內再升10-15%並不意外,連帶建築材料、傢俬、家電以至室內設計等產業鏈都會雨露均沾。股市方面,折現率下降直接推升估值,成長股、小盤股以至高槓桿公司最為受惠,標普500與納斯達克指數極大機會再創歷史新高。
消費層面同樣受惠。汽車貸款、信用卡、私人貸款利率齊跌,家庭更願意提前消費或加槓桿,零售銷售與服務業有望迎來顯著反彈。參考過去幾輪寬鬆周期,這種環境通常能為美國GDP額外貢獻0.5至1個百分點增長,失業率亦可能進一步下探至4%以下,就業市場會變得更熾熱。
然而,好景未必持久,風險正悄悄逼近。最直接的隱憂是通脹。目前美國經濟韌性十足,勞動市場穩健,工資漲幅雖已放緩但仍高於通脹率。若再疊加超低利率帶來的需求過熱,通脹極可能二次抬頭。更何況特朗普仍計劃大範圍加徵進口關稅,進口成本上升與內需熾熱互相疊加,核心PCE通脹率重返3%以上並非不可能。一旦通脹預期失控,日後聯儲局被迫急踩剎車的機會率將大幅上升,市場情緒亦可能從極度亢奮急轉直下,步入硬著陸恐慌。
更深遠的影響,是聯儲局的獨立性與公信力。若新任主席明顯奉行「總統意志」,將利率壓至遠低於經濟基本面所需水平,市場會開始質疑聯儲局能否繼續以數據為本、獨立決策。這不僅削弱美元長期信用,亦可能令國際投資者減持美債,推升長債收益率,反而抵消部分寬鬆效果。
最後,金融穩定風險亦不容忽視。超低利率環境往往催生過度槓桿與追逐風險行為,企業債務、房貸槓桿、私募股權估值都會被進一步推高。一旦未來政策需要急轉彎,違約率與系統性風險將顯著上升。
總結而言,把利率硬砍到3%以下,短期內確實能令經濟與資產價格「high到盡」,股市、樓市、消費、就業通通受惠;但代價是通脹死灰復燃、聯儲局獨立性受損,以及日後政策急轉彎的機率大幅上升。對投資者來說,這是一場「前甜後苦」的遊戲——享受當下漲勢的同時,記得先找好退路。
小龍
江恩理論及時間周期專家,陸港台出了多本著作及受不同媒體轉載文章,多次提前預測大市轉勢時間。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