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被自願」加班!小米被爆員工日均15小時 工時不夠就約談勸退?

「被自願」加班!小米被爆員工日均15小時 工時不夠就約談勸退?

News
By Shiney Xu on 25 Apr 2025

中國科技巨頭小米近期因苛刻工時要求引發熱議:據職場平台「脈脈」爆料,小米員工日均工時需達11.5小時,部分團隊甚至高達15小時,排名靠後者面臨約談或勸退。這一事件不僅暴露企業文化與勞動權益的衝突,更挑戰公眾對小米品牌價值的認知。

 企業文化與管理模式的反思

 小米的工時爭議折射出科技行業「內卷」文化的極端化。脈脈用戶透露,小米內部以績效為導向,工時排名與末位淘汰掛鉤,員工若日均工時低於11.5小時,需提交說明,甚至面臨勸退風險。這種高壓管理模式源於追求效率與競爭力的企業文化,但卻可能扼殺員工創造力與忠誠度。小米曾以股權激勵與「清河大學」培訓激發員工活力,但如今的高工時要求似乎背離了初衷。過度強調工時而非成果,可能導致員工身心俱疲,企業文化從「創新驅動」淪為「時長競賽」,最終損害組織的長期發展。業界專家呼籲,小米應重新審視管理模式,平衡效率與人性化管理,以適應新世代員工對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期待。

 法律與勞動權益的界線

 中國《勞動法》明確規定了標準工時制度,即每日工作不超過 8 小時、平均每週工作不超過 40 小時。對於加班,法律亦有嚴格限制,一般每日不得超過 1 小時,特殊原因每日不得超過 3 小時,每月不得超過 36 小時,並需依法支付加班費。雖然部分崗位可申請適用「不定時工作制」或「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但這不代表可以無限制地要求員工超時工作,更不能以此作為變相強迫加班或「末位淘汰」的依據。網傳小米日均 11.5 甚至 15 小時的工時要求,顯然遠超法定標準。

 若情況屬實,不僅可能違反勞動法規,更嚴重侵犯了員工的休息權和健康權。企業的內部規章制度,絕不能凌駕於國家法律之上。如何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劃清高強度工作與違法加班的界線,是監管機構和企業都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

 公眾形象與品牌價值的影響

 小米的工時爭議對其品牌價值構成潛在威脅。根據Interbrand 2024年全球品牌價值報告,小米品牌價值達80億美元,位列科技行業前列,但公眾形象直接影響消費者信任。財報顯示,小米2024年全年收入3659億元人民幣(下同),淨利潤272億元,同比增長41.3%,顯示強勁增長。

然而,社交媒體熱議顯示,負面輿論可能削弱其「親民創新」形象。調查指出,73%的中國消費者重視企業社會責任,勞動爭議可能導致購買意願下降。小米若不積極回應,或將影響其高端市場突破與全球競爭力。品牌專家建議,小米應公開透明化管理政策,強化員工福祉承諾,以挽回公眾信任並鞏固市場地位。

 小米的工時風波不僅是一次公關危機,更是對其企業治理、價值觀和長遠發展策略的嚴峻考驗。在追求商業成功的道路上,如何平衡效率與人性、業績與法律、發展與聲譽,是所有企業,特別是身處鎂光燈下的科技巨頭們,必須不斷反思和解答的時代命題。唯有真正尊重法律、善待員工、踐行社會責任的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行穩致遠,贏得社會的持久信賴。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