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州打響第一槍! 怒告特朗普關稅霸權
加州是全美最大的進口州和第二大出口州,其高達6750億美元的雙向貿易額佔州GDP近16% ,使其在這場關稅風暴中受創尤深。加州州長紐森與總檢察長邦塔日前聯手,控告總統特朗普濫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 單方面徵收高達145%的關稅,認為此舉不僅違憲,更對加州經濟造成數十億美元的損害,推高物價,威脅就業。
加州訴訟的核心法律論點直指總統權力的邊界。訴狀強調,美國憲法第一條第八款明確將「徵收稅款、關稅、進口稅和消費稅」的權力授予國會。特朗普政府引用1977年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 作為徵收關稅的法律依據,但加州方面認為,IEEPA旨在授權總統在國家緊急狀態下規管國際商業交易,如凍結資產,但從未包含單方面徵收關稅的權力。
事實上,在IEEPA近50年的歷史中,從未有總統用此法案來徵收關稅,特朗普是第一人。加州要求法院宣告基於IEEPA的關稅命令「非法且無效」,並禁止海關與邊境保護局執行。
加州訴訟還巧妙地引用了美國最高法院的「重大問題原則」(major questions doctrine)。該原則指出,對於具有重大經濟和政治意義的新穎問題,行政部門必須獲得國會明確且具體的授權。
加州認為,特朗普政府隨意動用一部並未提及關稅的法律,便實施造成數千億美元經濟損失的關稅政策,其經濟及政治影響之巨大難以想像,顯然缺乏國會的明確授權,違反了重大問題原則 。
事實上,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對加州多元化的經濟結構造成了全方位的衝擊。
.農業: 作為全美最大的農業州,加州農產品出口額巨大(2024年達183億美元,其中1/3銷往中、加、墨)。關稅引發的貿易夥伴報復,直接打擊了杏仁(佔全球產量76% 6)、核桃、葡萄酒、橙子等主要出口農產品。杏仁產業預計因報復性關稅損失高達8.75億美元。農民不僅面臨出口市場萎縮,還需承受進口農用物資(如設備、灌溉系統)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
.製造業與科技業: 加州是美國第一大製造業州,也是全球科技中心。關稅導致進口零部件(如半導體、電子元件)成本增加,衝擊了電腦設備、通訊設備、汽車(包括電動車)等產業鏈 。
.港口與物流: 加州港口處理全美40%的貨櫃進口,關稅導致貿易量波動,威脅港口及相關供應鏈的就業。儘管初期出現企業趕在關稅生效前提早進口的熱潮,但長期來看,貿易量萎縮的風險依然存在。
關稅本質上是一種稅收,最終往往由終端消費者承擔。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預計將全面推高美國物價。根據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的分析,僅目前已宣布的關稅就可能導致整體通脹上升2.3%,食品價格上漲2.8%,汽車價格更是飆升8.4%。稅務基金會估算,關稅將使美家庭平均稅後收入減少1.3%,相當於2025年每戶增加近1300美元的負擔 。對於生活成本本就高昂的加州居民而言,這無疑是雪上加霜,進一步加劇了「負擔能力危機」。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