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中國青年超越躺平 自嘲變老鼠人 學歷貶值搵工難 窩在家打機煲劇

中國青年超越躺平 自嘲變老鼠人 學歷貶值搵工難 窩在家打機煲劇

Business News
By thomas.chan on 16 Jul 2025
Digital Editor
熱愛新聞工作,充滿好奇心。從投資分析、慳家攻略到AI應用都有濃厚興趣。期望藉著多年以來的工作經驗,為BF這嶄新的財經新聞頻道上出一分力。

中國青年失業率超過15%、學歷貶值之下,年輕人紛紛選擇「超越躺平」,成為整天宅在床上的「老鼠人」。中國內捲加劇,愈來愈多年輕人或中年人放棄搵工或打工,自嘲已變成天天躺在床上,靠打機煲劇度日的「老鼠人」,令這新興關鍵詞瀏覽量已暴增至超過20億次。中國的「老鼠人」自稱除倒垃圾外,常宅在家中,靠積蓄過活,包括叫廉價外賣、並以最低的花費及能量去過活。這與歐美興起的「安靜離職、蝸牛女孩」現象,互相呼應。

有學者認為,中國甚至部分香港年輕人選擇做「老鼠人」,是他們對當前社會惡劣經濟環境、學歷投入與回報不成正比所作出回應,也是他們對內捲、加班文化和高壓環境的集體抗拒、沉默反抗。因為學歷大貶值,年輕人愈來愈難用知識改變命運,加上全球經濟放緩,他們承受了異常沉重的壓力和挫折感。故專家認為,政府不應非難或批評「躺平一族」或「老鼠人」,而是應找出問題所在,協助這班原屬社會接班人的新世代重新振作。

綜合內媒報道,年輕人紛紛自稱或自嘲成為宅在家中的「老鼠人」,主因是中國青年失業率高企(今年4月仍達15.8%)、學歷貶值(應屆畢業生超1,222萬人),遂催生了絕望感。他們與一些失業的中年人、又或是長時間超時工作致燃盡鬥志的上班一族,不約而同透過「自貶期待」、「維持最低消費、最少活動」,變成「老鼠一族」。有內地打工仔即指出:「生活若無期望,不如縮回鼠窩」,獲得不少人認同。

那麼「老鼠人」定義為何?根據年輕的「老鼠人」自述,他們特點是經常蜷縮在私人空間(如小型出租單位的睡床、疏化)、減少社交與物質消耗的生活狀態。

中國青年失業率超過15%、學歷貶值之下,年輕人紛紛選擇「超越躺平」,成為整天宅在床上的「老鼠人」。

中國老鼠人的典型表現為「隱蔽性生存」,例如用遮光簾營造「鼠窩」,微信統計的每日外出步數平均不足100步,主要只為「取外賣」;其次是低能量循環,例如晝夜顛倒、習慣性拖延(如洗澡也要拖延半小時才開始)、家中外賣飯盒堆積成山成垃圾崗。「老鼠人」又喜歡自嘲及創造潮語,例如以「地溝老鼠」、「捕鼠夾健身」等來形容自己,又把職場比喻作「下水道」 ,他們並創造群體暗號(如高頻短促的「hi hi hi」笑聲,模仿老鼠),成為一個特殊的社群。

據「老鼠人」自拍的影片,他的每天的生活模式,一般是睡至正午12時後才起床,然後賴床玩手機,用手機叫一些外賣廉價飲品或小吃,「拖拖拉拉」至下午2時才吃東西。但跟著他們又會睡午覺、然後再玩手機或煲劇,轉眼已到黃昏6點。此時他們會再叫外賣「點正餐」,邊吃外賣,邊打機或再煲劇,又或是上網連線,與各地的「老鼠人」或機迷好友進行網上大戰。

中國青年失業率超過15%、學歷貶值之下,年輕人紛紛選擇「超越躺平」,成為整天宅在床上的「老鼠人」。

他們大概玩至凌晨一至二時,才會洗澡及睡覺,其間除了倒垃圾或拿外賣,絕少出門,生活幾乎離不開睡床。他們甚至會為了減少外出,數天才倒一次垃圾,致家中衛生惡劣。而維持這種「低能量生活」所需的資金,主要來自積蓄或父母的資助。

部分中年「老鼠人」則自稱憑著過去的努力,儲下約100萬至200萬元人民幣,但現已決定放棄努力,享受躺平的老鼠人人生。他們會格價,找出息率較高的內地銀行,利用巨額存款的利息,支持最低消費額的「老鼠人」模式,務求可以24時宅在家中不問世事。

不過據報道,他們其實充滿矛盾,因他們其實心底裡也想奮鬥,卻苦於難找到合適及報酬合理的工作,遂於「捲不動」與「躺不平」間反覆掙扎。有曾經極勤奮的內地大學生坦言,自己已漸變「老鼠人」,因已習慣了周末宅在家中的感覺。他自承現時也覺得自己愈來愈懶,並對學歷貶值、以及一旦畢業後即可能失業感到憂慮。故他正努力去考研究生資格,希望可延遲就業,逃避青年失業潮。

有武漢女上班族趙小姐即指出,成為老鼠人,則是她深思熟慮後的選擇:「反正生活也沒什麼期望,與其出去閒逛,還不如窩在家裡。」趙女現時在周一至五是教培公司職員,但每到周末就變成「老鼠人」,窩在家中。她坦言周末是否出門,取決於有沒有垃圾要丟掉:「有垃圾要扔,我就順便下樓買兩天的菜;沒有垃圾,我就點兩天外賣,待星期一上班時才把兩天的外賣盒垃圾等一起帶出門。」宅在家裡的周六周日,她會與其他老鼠人一樣,瘋狂煲劇、打遊戲和發呆,並只有在出租屋髒到「住不下去時」,她才會打掃衛生。

有報道則指,自2021年前後,中國Z世代便開始出現拒絕勞累、寧願躺平的浪潮,故「老鼠人」可說是躺平文化的延伸。這或許與中國年輕人越來越艱難的求職環境有關,因去年7月,中國16歲至24歲的失業率曾達到17.1%之高,即每六個年輕人中就有一人失業,是整體失業率的三倍。

有學者指「老鼠人現象」反映年輕人出現「社交退縮」的趨勢,認為這是年輕人遭遇挫折後的一種被動應對機制。年輕人透過減少社交接觸、簡單生活來恢復元氣。事實上,減少社交與精力消耗的趨勢,並不是中國年輕人獨有的現象。近年在歐美Z世代間掀起的「安靜離職、蝸牛女孩」等浪潮,儘管更着重於職場,但背後都有着相似的核心。這便是年輕人嚮往追求簡樸及節奏較慢的生活,不想活得那麼累、那麼苦。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