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微軟為環保花17億美元埋糞  屎漿壓入地底千五米 網民:不如種樹

微軟為環保花17億美元埋糞 屎漿壓入地底千五米 網民:不如種樹

Business News
By Shiney Xu on 05 Aug 2025

華盛頓州微軟總部的工程師正為AI未來編寫代碼,而1500公里外的堪薩斯州,巨型泵機卻將混雜人類糞便的「生物泥漿」注入地底。這匪夷所思的操作,正是微軟為抵消AI碳足跡所付的「環保賬單」。微軟近日與生科初創Vaulted Deep簽約,以每噸350美元成本(約2,747港元,下同),斥資逾10億美元(約78.5億港元)處理490萬噸碳排,若按市價推算,總開支或高達17億美元(約133.45億港元)

 微軟為何斥資「埋糞」?

 微軟近日與新創公司Vaulted Deep簽訂了一份意義深遠的多年合約,目標在2038年前封存490萬噸有機廢物,包括人類糞便、污水污泥及農業副產品。Vaulted Deep將透過專利技術,將這些廢物注入地底1,500米深的地質層。以目前每噸二氧化碳移除成本350美元計算,合約總金額可能達17億美元,保守估計也10億美元。

 微軟此舉源於其AI與雲端業務擴張導致的碳排放壓力。研究顯示,單是Mistral Large 2模型在18個月內,就排放了2.04萬噸二氧化碳,相當於5,000輛家用轎車一年的排放量。到2027年,AI可能消耗的水量將是瑞士年消耗量的兩倍自2020年以來,微軟碳排放量增長23.4%,使其減排目標面臨挑戰。這份合約是應對碳足跡的策略,更是為AI時代的能源密集型業務購買「排放權」。透過碳信用額度,微軟可在財報上實現「淨零排放」,同時集中資源發展核心AI業務。

 公眾質疑與技術認知鴻溝

 然而,部分網民諷刺稱這「太荒誕了」,質疑微軟為何花巨資「埋糞」而不是投資更直觀、傳統的植樹或堆肥項目;也有評論指出,此舉可能只是「綠色賬目操作」,缺乏對項目「additionality」(額外減排效果)的透明證據

 更有人有些人批評,這項投資於像「人工樹葉」這類技術會浪費金錢,認為「不如種真正的樹」更實在。其實,人工葉設備雖理論上可吸 CO₂,但成本高昂、維護複雜,且規模有限。相比之下,利用既有土地種樹或安全處理糞便製堆肥更具成本效益與長期碳封存價值。這種看法反映出公眾對於減碳方式的偏好,反映出他們更信任自然、實用且肉眼可見的「種樹減碳」模式,同時對高科技、高成本的碳移除方案存在天然不信任。

 技術回應與廢物特性限制

 Vaulted Deep 的技術核心在於其「生物泥漿地下注入」流程。首先他們會收集各類有機廢物(如人類糞便、市政污泥、農畜糞肥及造紙廠廢料),將其處理成高碳濃度的生物泥漿,然後再透過專利鑽井技術注入地底 5,000 英尺(約1,500米)的不透水地質構造層中永久封存。

 相較傳統方法,此技術能避免露天堆放、農田擴散或焚燒導致的問題,從源頭防止二氧化碳與甲烷等溫室氣體排放並可永久隔離「永遠化學物質」PFAS等污染物,防止土壤與水體污染。其碳封存效果已獲Isometric(碳移除註冊機構)認證,可維持千年以上。但技術仍存在風險,需精準地質評估與嚴格監管,以防止注井失敗或流體遷移,確保長期封存效能。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