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科技業拉警報!AI 假員工成新型內鬼,盜數據、放勒索軟件防不勝防!
你可能沒想過,那個跟你視像面試、對答如流的「完美」求職者,可能根本不是真人?隨著人工智能(AI)技術的飛速發展,虛假求職者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滲透進遠程招聘市場。從偽造身份證件到生成逼真的面試回答,這些「幽靈員工」不僅威脅企業安全,還在重塑勞動市場的信任基礎。Gartner 預測,到2028年,全球四分之一的求職者可能是假的!這不僅是招聘的噩夢,更可能演變成竊取數據、植入勒索軟件的企業災難。情況有多嚴重?這場人與 AI 在招聘場上的攻防戰,我們該如何應對?
金融科技公司的招聘挑戰與成本
金融科技行業因其高薪和遠程工作的靈活性,成為虛假求職者的首要目標。企業在招聘過程中需投入大量資源進行背景調查和身份驗證,但AI生成的偽造簡歷和深偽(deepfake)技術讓篩選難上加難。一旦誤聘,後果可能是災難性的:從數據洩露到財務損失,企業可能面臨數百萬美元的直接成本。更令人擔憂的是,修復品牌聲譽和重建客戶信任的間接成本往往更高。篩選過程需要投入更多資源進行背景調查和身份驗證,無疑大幅增加了招聘的時間和金錢成本,讓金融科技公司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日益嚴峻的安全考驗。
遠程工作對勞動市場的影響
遠程工作的普及本是疫情後的職場革命,卻也為虛假求職者敞開了大門。調研數據顯示,全球范圍內,混合辦公(遠程&現場)模式已經成為主流,佔比高達 42.18%。而遠程辦公模式的佔比也接近一半,達到 41.41%。
企業因無法面對面核查身份,增加了被欺騙的風險,這直接削弱了勞動市場的信任基礎。同時,遠程工作改變了求職者的行為模式:靈活的工作安排吸引了更多跨國申請者,但也讓企業難以辨別真偽。此外,遠程工作還加劇了技能錯配問題,企業在快速擴張中往往忽視長期培訓,導致員工流動率上升。這種不穩定性不僅推高了招聘成本,還讓勞動市場的供需平衡更難實現,企業與求職者間的信任裂痕正在擴大。
虛假求職者與求職者行為變化
AI技術的進步讓虛假求職者的手法愈發高明。從生成逼真的簡歷到使用深偽技術模擬面試,這些“假人”幾乎無懈可擊。Gartner在2024年的報告中指出,全球約10%的遠程職位申請已涉及AI生成的偽造材料,預計到2028年這一比例將升至25%。
更令人震驚的是,美國司法部2024年披露,超過300家美國企業曾誤聘與朝鮮有關的冒名IT工作者,他們利用遠程職位竊取資金並支持武器項目。與此同時,求職者的行為也在改變:為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許多人開始依賴AI工具美化簡歷,甚至誇大技能。一項調查顯示,近40%的求職者承認使用AI生成過求職材料,這進一步模糊了真假的界限。這種趨勢不僅增加了企業的篩選難度,也讓誠實求職者在競爭中處於劣勢。
隨著AI技術的雙刃劍效應愈發顯著,企業與員工必須攜手應對這場危機,否則信任的崩塌將讓所有人付出代價。你認為企業該如何應對這一挑戰?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