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資委發令槍響!央企「增持回購潮」啟動,A股獲「國家隊」強力支援?
市場風雲變幻之際,中國國資委高調發聲,明確表示將「全力支持推動」中央企業及其控股上市公司加大增持回購力度。這番表態不僅被視為向市場注入信心的「強心針」,更是預示著國家層面對央企價值管理和資本市場角色定位的深層次轉變。此次「真金白銀」的投入又將對市場產生哪些實質影響?
國資委政策支持的背景與意圖
國資委此番表態,正值中國經濟尋求穩固、資本市場亟需信心重振的關鍵時刻。其核心意圖清晰:首先是穩定市場預期,由「國家隊」央企以實際行動向市場注入強心針,傳遞積極信號。其次是維護股東權益,透過增持回購提升每股價值,是回饋投資者的直接方式。
回顧歷史,國資委或相關部門在市場低迷時期發聲鼓勵央企增持回購並非首次。例如在2015年、2022年等市場波動較大時期,均有類似表態或行動。其成效往往是短期內能帶來一定的正面刺激,相關央企股價可能出現階段性反彈。然而,其長期成效需視後續行動規模及宏觀基本面而定。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官方措辭更強調「提升公司價值」與「責任擔當」,或暗示著政策目標已不僅僅局限於短期市場維穩,而是帶有更深層次的戰略考量。
央企增持回購的具體措施與市場影響
國資委的「全力支持」預示著央企將可能採取更為主動和積極的行動。具體措施主要有二:一是上市公司自身回購股份,回購的股份可用於股權激勵、註銷以提升每股價值等;二是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通常是央企集團)增持上市公司股份。這兩種方式都能直接增加市場上的買方力量,改善相關股票的供求關係。
據不完全統計,自政策信號釋放以來,已有數十家央企或其控股股東宣布了增持回購計劃。例如,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華能等巨頭宣布增持計劃,而「招商系」7家上市公司更表示將提速回購。雖然單個公司的金額可能有限,但考慮到中央企業在A股市場的巨大體量(總市值佔比較高),其集體行動的潛在資金規模可達數千億甚至萬億級別,足以對市場產生實質性影響。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與資本市場發展
此次國資委的舉措,更深層次的意義在於配合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總體部署,特別是在「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和「加強市值管理」方面。近年來,國資委多次強調要推動央企提升價值創造能力和價值實現能力。增持回購正是市值管理工具箱中的重要一環,有助於央企主動向市場傳遞價值信號,引導市場發現並認可其內在價值。
2024年以來,中央企業及其控股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購預案金額與實際執行規模,對比往年同期顯著增長,多家大型央企均有行動,顯示政策引導正逐步轉化為市場實踐。此舉短期有助穩價,長遠而言,若能與企業提升效率、改善治理、增加分紅等基本面改善相結合,將有力推動央企估值提升,鞏固其作為資本市場「壓艙石」的作用,促進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2025年,隨著央企動作頻頻,市場或迎來新一輪機遇。你認為這能成為中國經濟的轉折點嗎?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