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租1.4萬元!人形機器人如何從春晚舞台走向全國打工?取代人類還是協作共存?中美科技巨頭搶灘未來
自2025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杭州宇樹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宇樹科技)的16台H1人形機器人身著東北花棉襖、手持紅手絹大跳秧歌舞後,這家中國企業一夜爆紅。表演不僅驚艷全國觀眾,更點燃了人形機器人與機器狗的市場熱潮。
在小紅書、京東、閒魚等電商與二手平台上,宇樹科技的機器狗(包括Air版與Pro版)日租價格介乎1,500至2,800元人民幣,而人形機器人的「日薪」更高達3,000至14,000元,其中G1型號尤為搶手。這種價格背後,折射出的是技術進步與市場需求的雙重推動,也讓人不禁思考:人形機器人究竟如何從實驗室走向商業化?它們又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未來?
日租14,000元的背後:供不應求與商業潛力
這種價格並非空穴來風。自春晚亮相後,宇樹機器人供不應求,線上銷售平台如京東上架的G1與H1迅速售罄,交付周期延長至2至3個月。市場需求的井噴催生了租賃行業的興起,商家們抓住機會,將機器人推向各類商業場景。
價格高企的另一原因是技術成本與稀缺性。宇樹科技的G1人形機器人搭載DeepSeek V3/R1大模型,能行走、跑步並與人對話,售價起點為9.9萬元人民幣,而更高階的H1則達65萬元。租賃模式讓企業與個人無需承擔高昂的購買成本即可體驗尖端科技,這也解釋了為何日租費用能衝上14,000元。
人形機器人已滲透哪些行業?
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正迅速擴張。根據宇樹科技的商品詳情頁,這些機器人已廣泛用於商業活動、科技展會、學校科普教育及私人派對。例如,房地產企業利用機器人吸引客戶,汽車4S店將其作為引流工具,甚至KTV也用它們製造話題。
中美科技公司競逐人形機器人市場
在中國,除宇樹科技外,優必選(Ubtech)已於2023年在港股上市,其Walker S人形機器人瞄準工業應用;小米與小鵬汽車亦分別推出CyberOne與PX5,探索消費與服務場景。
美國方面,特斯拉的Optimus計劃於2025年量產1萬台,目標是將其融入工廠與家庭,軟硬一體化優勢顯著。英偉達(Nvidia)則專注「大腦」,透過AI晶片與Omniverse平台賦能機器人學習。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與Figure AI等初創公司也在加速佈局,前者以Spot機器狗聞名,後者融資6.75億美元專攻人形機器人。
未來:替代人類工作還是協作共存?
人形機器人是否會取代人類工作?答案取決於技術進展與社會接受度。國際機器人聯盟(IFR)數據顯示,全球工業機器人數量已達390萬台,而人形機器人憑藉AI大模型與靈活性,有望從工廠走向服務業。宇樹科技的G1與H1已展現搬運、互動等能力,理論上可替代重複性勞動,如倉儲管理或簡單接待工作。專家預測,至2035年,人形機器人產業年複合成長率將達58%,顯示其潛力。
從日租14,000元到產業競逐,人形機器人正從科幻走向現實。宇樹科技的成功不僅是中國製造的縮影,也預示著技術與商業模式的融合將重塑未來。無論是中美科技公司的角力,還是機器人與人類的關係演變,這場變革才剛開始。對消費者與企業而言,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