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年前爆紅成内地升學榜樣 哈佛女孩入籍美國跌落神壇 被批「鷄娃騙局破碎」
父母的教育理念各不相同,但免不了望子成龍的期望。25年前,内地一名「哈佛女孩」在全國爆紅,因其考上以全額獎學金考上名校哈佛大學,在那個年代看來堪稱「祖國之光」。當時,她的父母還為她撰寫了幾本書,講述他們對女兒的重點栽培,一經發表就大賣,幾乎人手一本,被衆多家長當作育兒「寶典」。最近,「哈佛女孩劉亦婷現狀」相關詞條衝上微博熱搜再次引爆網民討論度。因未達成年少時立下的遠大志向,加上現已嫁作人妻入籍美國、前後反差過大,導致網民們對她批評不斷,稱其父母的教育理念為「失敗的鷄娃式教育」。
Photo from 搜狐
綜合内媒報道,劉亦婷畢業於成都外國語學校,1999年高考前申請了多所美國名校,最後成功被哥倫比亞大學、威爾斯利學院、蒙特豪里尤克學院及哈佛大學錄取。其中,哈佛大學更是提出全額獎學金讓她入學。理所當然,劉亦婷最終選擇了入讀哈佛大學應用數學和經濟學系,並在就讀期間擔任亞洲與國際關係項目學生會主席,在外人看來就是「別人家的孩子」。這在當時通訊網絡還不發達的年代,是個十分了不起的事。因此她的事跡轟動了全國,引來媒體爭相報道,同時内地家長們也蠢蠢欲動,想一探究竟其父母的育兒之道。
於是,在報社任職編輯的劉亦婷母親便抓緊機會,趁熱出了一本名為《哈佛女孩劉亦婷素質培養紀實》的育兒書。書中詳細講述了劉亦婷成長過程中,父母對她的高度培養,促使她走上了成功之路。據説,當時這本書在中國的銷售量甚至比《哈利波特》還高。許多父母更將其視為「育兒寶典」,希望能「東施效顰」,也培養出一個考進哈佛的孩子。不過,對當代的小孩來説,這種育兒方式所帶來的回憶十分痛苦,且不堪回首。
Photo from 搜狐
原因在於,該書中的育兒觀念十分傳統,有幾點稍作誇張。其中包括,劉亦婷父母為避免女兒早戀,於是禁止她穿花哨衣服,告訴她「若戀愛遊戲結束,輕者糾纏不不朽,重者殺人毀容」。另外,劉亦婷父母從小就讓她手握冰塊15分鐘,以鍛煉其意志力。書中甚至詳細記錄了劉亦婷本人寫下的握冰感受,從「冷到刺骨」、「疼得鉆心」、「手變青紫」,最後到「完全麻木」,故被現今提倡「自由放養式」的網民批評為「虐童」。
不僅如此,書中亦強調了「成績決定未來」、「學習就是生命的全部」等理念,稱孩子的文具不應該太過鮮艷,因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有網民透露,幼時父母從書中看見這項「育兒要點」後,隨即就把他心愛的彩色文具丟進了垃圾桶,讓該網民記憶尤新。
Photo from 知乎
報道稱,劉亦婷2003年從哈佛畢業後,在全球500強的波士頓咨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BCG)開始了職業生涯中的第一份工作,但僅持續了一小段時間。後來,她又入職了百事可樂(Pepsi)公司的戰略發展部,同樣沒做很久。於是,劉亦婷決定重回校園,但她在申請哈佛商學院時被拒,無奈只好選擇創業,可惜仍慘淡收場。
Photo from 知乎
不過,在那之後她嫁給了一位美國人Scott Sambur,成功入籍美國國籍。據稱,Sambur也是一位哈佛校友,是一名律師。而劉亦婷在創業失敗後,如今再次自行創立理財基金,受益於規模被指一般,但仍算得上是美國社會的中產階級。
相比爆紅當時的光環與名氣,如今的劉亦婷看似「走下坡」過上普通人生活。加上她曾在日記中寫下承諾,立志要把一生都奉獻給祖國建設,讓網民對其事跡更加反感。不少網民批評劉亦婷父母,指他們煞費苦心、以「打鷄血」的「鷄娃」育兒方式將女兒送出國,結果她還是成為了一個平凡人。青島視覺志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運營的「視覺志」上更刊登的一篇題為「當哈佛女孩劉亦婷成為美國普通中產,這場持續25年的雞娃騙局碎了」,加劇了劉亦婷的爭議。
不過,内地網民中也有許多人持相反想法,認為成為平凡人沒有什麼不好,批評的說法過於偏頗。有網民表示,在美國立穩脚還混到中產已屬不宜,稱「美國中產不是超越50%的人,而是超越了90%的人」,並呼籲其他網民「放過劉亦婷,讓自己也輕鬆一點」。最重要的是人各有志,而生活好壞則由自己定義。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