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醫院容量不足應增投放 煞停經濟免醫療爆煲是否合理?

醫院容量不足應增投放 煞停經濟免醫療爆煲是否合理?

News
By 卓憲文 on 19 Sep 2022
資深傳媒人

本地政商界重量人物近來砲聲隆隆,要求當局盡快放寬防疫和入境檢疫措施。而根據媒體放風,政府也正積極考慮「0+7」的入境免檢疫方案,甚至有可能進一步放寬至「0+3」或登機前無需持有48小時核酸檢驗證明。但在社會已形成共識的當下,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仍頻頻唱反調,稱新冠死亡率比流感高6倍,為嚴苛防疫政策辯護。

事情起因於盧寵茂上週在政府網站發表網誌,稱「單以今年5月至今新冠死亡率為0.1%,與季節性流感平均死亡率的0.1%作比較,是犯了嚴重選擇性偏誤,無視數千新冠死者的不幸」,又表示「新冠疫情開始至今超過9,500人死亡,平均死亡率大約0.6%是鐵一般的事實」。句句皆針對醫管局前行政總裁梁栢賢醫生「新冠死亡率已低於流感,是時候放寬防疫」的論述。

盧寵茂上週發表網誌,句句皆針對醫管局前行政總裁梁栢賢醫生「新冠死亡率已低於流感,是時候放寬防疫」的論述。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撇開防疫路線之爭和政治角力,單從公共衛生角度就數據論數據,盧寵茂都錯得離譜。

首先,判斷病毒的殺傷力,自然是越接近當下的數據越有參考價值。同1月份相比:目前的香港疫苗接種率高了25%,高危長者的完整(三針)接種人數更是年初的107倍;更何況今年首波疫情已讓全港大部分市民染疫,體內多帶有自然抗體,面對二次感染時症狀普遍輕微很多。此時再用1月份的數據誇大病毒殺傷力,是犯了刻舟求劍的錯誤。

按照盧氏「樣本越多,採樣時間越長」的邏輯,豈不是要把兩年前武漢疫情爆發,或日本鑽石公主號郵輪上原始株病毒5%的死亡率一同納入?而在判斷甲型流感殺傷力的時候,是否要把1918年同為甲流的西班牙大流感致死的3,000萬青年也一同納入計算?

同1月份相比:目前的香港疫苗接種率高了25%,高危長者的完整(三針)接種人數更是年初的107倍。Photo from 政府新聞網

其次,盧氏在網誌中說「新冠不似流感般輕微」,事實上強化了公眾「流感不可怕」的錯誤印象,極其不負責任。以2019年為例,當年香港冬季流感季共有357人死亡,錄得625宗嚴重個案,這尚且只統計了進行過流感測試的患者。

事實上,「氣促、智力功能障礙、頭痛和關節疼痛」等重症新冠後遺症,在重症流感患者中同樣會出現。換而言之,後遺症出現和感染甚麼病毒關係不大,和患病程度關係較大。但盧氏的網文在提及流感時說,「一般會在一兩個星期完全康復,來得快去得快,並不會造成長遠健康影響」,講的是輕症的情況;提及新冠時卻搬出重症的後遺症,大搞田忌賽馬的文字遊戲,極為離譜。

後遺症出現和感染甚麼病毒關係不大,和患病程度關係較大。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最後,盧氏從新冠危害大推倒出嚴格防疫,犯了假兩難的邏輯謬誤。在大部分國家,新冠已成為風土病,為醫療體系帶來額外負擔是不爭的事實;而新冠RNA病毒的屬性也決定了它會不斷變異,長期同人類共存,不會忽然消亡。過去一段時間,盧氏不斷強調公立醫療系統承壓,因此不能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但他是否有想過,長久之計是該加強醫療投入,擴容公立醫療系統;還是該把目前擾民的防疫政策,長期堅持下去。

2021年,醫管局全年預算不過824億元港幣,但包括消費券、保就業零零總總紓困措施卻一共花掉3,179億港元,相當於本地GDP的10%之多。常識而言:有病就去治,醫院容量不夠就擴容、短期無法做到便循序漸進;但盧氏的思路卻是「煞停經濟,限制民眾正常生活」,實在難以理解。事實上,本港第五波疫情傷亡如此慘重;正是由於特區政府一味防堵病毒,在兩年多時間內完全沒有強化醫療體系,最後保經濟和保健康兩頭落空,而盧氏似乎完全沒有汲取教訓。

卓憲文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 立即報名「中小企卓越成就獎2024」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