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細胞新突破】遺傳學權威博士DR. CHARLES BRENNER證實NIAGEN®提升體內NAD+水平達50% 腦袋靈活記憶力更強
踏上成功的路,少不免繁重的工作、生活節奏,而每日作出的決定亦有機會影響深遠。不過,有否發現,隨年紀增長,無論精神、體力以至記性都大不如前,經常感到疲倦,開會討論過的事,轉眼便忘記了。以上情況,可能跟體內NAD+諾加因子水平下降有關。
NAD+是驅動細胞活力的引擎
人體活力充沛,有賴三十七萬億細胞每日不停健康地運作,而細胞需要因子驅動轉化為能量,才能維持人體日常運作。研究發現,NAD+ 正是發動這些「細胞引擎」的重要因子、更在許多人體關鍵的化學過程中充當著輔酶的角色,包括進行DNA修復。故體內NAD+水平不足會影響器官正常運作,有機會引發各種導致與年齡相關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等,以及各種常見「都市毛病」包括失眠、衰老、記憶力衰退、疲倦等。
NAD + 諾加因子水平會隨年齡增長而下降,這一變化已被視為衰老的信號,加上疾病、不良生活習慣如缺乏休息等,亦是令NAD+水平下降的原因。要改善體質、從源頭開始維護細胞健康,關鍵在於持續補充NAD+。
如何有效提升NAD+?
遺傳學權威博士DR. Charles Brenner是NAD+諾加因子代謝研究的權威,曾發表多篇諾加因子學術著作,經多年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帶來全球唯一科研專利成分NIAGEN®(即煙醯胺核糖苷 NICOTINAMIDE RIBOSIDE,簡稱NR)。這種獨特的微量營養素,經多項臨床試驗及安全審查,證實分子可直接進入細胞,有效提升體內NAD+水平,喚醒人體37萬億細胞。每日吸收300毫克NIAGEN®,體內NAD+水平可大大提升50%^。
科研實證TRU NIAGEN® 從源頭修復細胞
DR. CHARLES BRENNER半生致力進行NAD+諾加因子代謝研究,並創辦美國生物及科技先驅ChromaDex,為大家帶來逆齡科研技術TRU NIAGEN®樂加欣®NAD+增強劑。通過cGMP認可標準及FDA安全確認,符合嚴格標準,並且獲30項獨家專利、超過200項臨床前研究及250項與大學的合作研究,確保品質及安全性。每日1粒TRU NIAGEN®樂加欣®NAD+增強劑,內含300毫克NIAGEN®,有助提升體內NAD+水平,達到抗衰老 1 、激活腦細胞及記憶力 2 、提升身體機能 3、4、5 、6 、改善睡眠7等4大功效。
用家實證! 97%認同有效逆齡抗衰老*
Petty Lee – 於上市公司當了30年白領,照顧子女成材後繼續追夢,報讀日本藍帶國際學院,畢業後創立廚藝教室、提供私房菜服務
「而家一個人做幾份工作,日常要教班、上門做私房菜,又會定時推出時令應節食品,試過幾個月都無放過假。身邊朋友都問我點解你咁好精力?仲話我哋呢個年紀好易攰、記性又差,仔女都出哂身就等退休啦!其實點會唔攰?但以前要照顧仔女,錯過咗好多時間做自己想做嘅事,而家終於可以全身投入發展興趣,幾忙幾攰都想撐住! 同埋自從1年前開始每日食TRU NIAGEN®樂加欣®,精神同身體狀態真係好唔同,唔止瞓得好咗、多咗活力,而家愈忙就愈有衝勁!個人好似返翻去年輕嗰時咁!」
Bruce Au - 資深企業培訓導師
「平時工作壓力大到失眠,但第二日返工依然要keep住最佳狀態!食咗TRU NIAGEN®樂加欣®幾個月,瞓得好之餘記性同轉數都快咗! 工作效率高,放工放假仲有精力去跑步,成個人由內到外健康晒!」
Annie Ho - 上市公司人力資源總監、熱愛音樂及彈奏鋼琴
「平日工作繁忙,需要極高專注力作出每個判斷,加上經常休息不足,早幾年我深深體會到身體各方面都出現初老變化----變得無記性、集中力下降、經常提不起精神,對社交及日常嗜好都好抗拒;當我認識到原來是體內NAD+水平下降所致,於兩年前我便每日持續服用TRU NIAGEN®樂加欣®NAD+增強劑,睡眠質素明顯變佳、整日都精神爽利,記憶力及腦轉數亦明顯提升,工作效率超出自己預期;放工還可以繼續練習鋼琴,最近還解鎖新技能向編曲挑戰,生活變得再不一樣! 」
TRU NIAGEN®樂加欣®NAD+增強劑獨家行貨銷售點:
屈臣氏門市或網店同步發售:https://bit.ly/3CrQNuo
*訪問153名過去6個月TRU NIAGEN®樂加欣®使用者的調查結果。資料來源: Ipsos Asia Limited
** 此產品沒有根據《藥劑業及毒藥條例》或《中醫藥條例》註冊。為此產品作出的任何聲稱亦沒有為進行該等註冊而接受評核。此產品並不供作診斷、治療或預防任何疾病之用。
^資料來源:CONZE. ET AL., 2019
[1]資料來源:SUN ET AL., 2021
[2]資料來源:HOU ET AL., 2018
[3]資料來源:HAN ET AL., 2019
[4]資料來源:IGARASHI ET AL., 2019
[5]資料來源:KIM ET AL., 2021
[6]資料來源:REMIE ET AL., 2020
[7] 資料來源: LEVINE ET AL.,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