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嘆時薪追不上叉燒飯加價 港食品通脹達7.6% 羅致光仍拒一年一檢
現時香港法定最低工資僅37.5港元,而在香港生活的人都知道,這個金額甚至買不起茶餐廳的午餐或晚餐。以每月工作26天,每天工作8小時來計算,每月的最低收入僅7800港元,相反,「躺平」地領取綜援和資助的二人家庭則能每月獲得政府9600港元的援助,打擊市民的就業信心。另外,最低工資的加幅也常常被質疑未能跟上通脹,基層市民大呻生活艱苦。
Photo from 政府新聞網
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最新資料顯示,2022年4月的香港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1.3%,而2021年及2020年同期則分別按年升0.8%及1.9%,反映每年均有通脹。值得留意的是,現時最低工資37.5港元這一標準訂於2019年,並於2021年是決定維持最低工資標準,同時由於最低工資是兩年一檢,因此37.5港元至少會持續至2023年。換言之,靠最低工資維生的基層打工仔,恐怕4年無人工加。
至於最低工資的加幅能否追上通脹,則可能仍有爭拗。翻查資料,自2011年實施最低工資28港元以來,曾經「加人工」4次,分別於2013年調升至30港元,加幅約7%;於2015年調升至32.5港元,加幅約8%;於2017年調升至34.5港元,加幅約6%;於2019年調升至37.5港元,加幅接近9%。如果以消費者物價指數來看,每年通脹增加不到2%,兩年通脹累計增加只有約4%。
驟眼看來,人工加幅似乎頗為美好,但實際上並不盡如此。以政府統計處於2022年3月發佈的報告顯示,綜合消費物價指數中,以「基本食品」一項加幅最多,達7.6%,食品及外出用膳也分別上升4.6%及2.7%。此外,衣履和交通也分別上升4.3%及4.9%。換言之,「衣食住行」四大生活條件中,已有最少3樣的通脹接近5%,兩年累計升幅或會高達一成。
相反,一些無關痛癢的分類,例如資訊及通訊服務、私人房屋租金等,卻錄得按年下跌。然而,對於基層生活的市民而言,基本支出以外的洗費都是能慳則慳,尤其是私人房屋租金幾乎與他們無關,因此通脹數據恐怕未能反映實際的生活情況。
Photo from 勞工及福利局局Facebook專頁
根據《明報》的訪問,從事保安員、現齡64歲的朱哥時薪38.4港元,每月收入約1萬港元,比最低工資稍高,而其於2009年的時薪為20.8港元,每月收入6500港元。不過,朱哥表示,在工作地點附近的叉燒飯加價至50元,而2009年時只需要20多元,增幅超過一倍,感嘆人工加幅追不上燒味飯。他又指,現時的薪水僅夠餬口,甚至有時候食物方面也需節儉,可能要早餐兩片麵包捱至晚飯。
最低工資公眾諮詢期於5月31日結束。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在網誌上表示,現時並不是討論每年一檢的最佳時機。他又指,由於需要收集數據並進行評估,即使法律上容許,實際操作上也難實現每年一檢。勞聯立法會議員周小松出席港台節目《千禧年代》時則批評羅致光誤導,指政府統計處的數字每月每季都會更新,政府加人工趨勢調查也是一年一次,但最低工資卻要兩年一檢,他又建議最低工資應調升至時薪46港元。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