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到了千禧年來最危險時候 內地無法推消費券 復甦之路遠比香港困難
文章開頭先列舉兩個數據:2月底,內地9個中心城市地鐵總日均客流量為4,400萬人次,到本月中降至2,570萬人次,降幅達4成,與去年同期相比更只有一半不到;4月中旬全國整車貨運量指數相比3月上旬跌40%。
製造業繁榮,需要物流流通;服務業繁榮,要靠人流暢旺。人貨不通,民生如何凋敝,經濟如何受壓,相信每一個在第五波疫情期間搶過蔬菜鮮肉,望見晚上8時空蕩蕩彌敦道的港人都有所知覺。
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對四月份經濟比三月份惡化多少有概念後,讓我們看看國家統計局18日公布的三月份數據如何。以反映內需的社會消費品零售數據為例:今年1-2月錄得同期增長6.7%不錯成績,到3月便因全國疫情管制陷入-3.4%的衰退。其中最反應人氣的餐飲消費數據更比去年同期下跌16.7%。工業方面,財新3月工業PMI指數僅為48.1。在原物料價格高歌猛進的情況下,PMI仍跌破榮枯線。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團隊早前的研究顯示,假如內地被封城人口佔全國GDP兩成,導致每月最少460億美元損失,相當於當月3.1%的經濟產值。目前,全國處於靜態管理的人口約佔全國40%,以上海從3月底開始封城為例,若要實現清零後解封,樂觀估計也需要拖延至5月底,封城時間長達兩個月。即使完全不考慮疫情對供應鏈打擊、投資者信心等次生災害影響,單依中大模型判斷,二季度全國經濟很可能自2020年武漢疫情以來首度負增長,全年5.5%的增長目標更遙遙無期。
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進一步談及疫情對供應鏈的影響。長三角地區素來是中國汽車、半導體等高增值工業的集群中心,尤其上海市更匯集全國大部分汽車零配件上游工廠,相關工廠停止供貨後,區域內所有整車產都將無法運作。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早前便頂風訴苦,稱幾乎全國所有整車廠5月中旬都可能停工。華為消費者業務執行長何承東也警告,不僅汽車行業,所有科技、工業行業設計上海供應鏈的5月中都可能停擺。
儘管當地政府極力推進復工複產,但諸如所在小區樓棟不能有陽性、員工需在公司閉環工作打地鋪睡覺、出現陽性向企業究責等嚴苛條件,讓不少企業都敬而遠之。即使是復工的特斯拉,目前也只能依靠廠能剩餘零件組裝,整車也無法運出。蘋果Macbook Pro主要供應商台灣友達電腦工廠位於上海蘇州封控區內,全球所有新款14和16寸Macbook一律無法出貨。曾經以高效、準時為傲,對科技企業無可取代的長三角,如今卻成為供應鏈最為混亂的地方。
有讀者或許認為,香港在解除嚴苛防疫措施後,隨即在消費券加持下迎來經濟小陽春。內地大可效仿,如今只需要專心防疫,儘快清零便好。先不提內地財政根本沒有能力效仿香港推出如此大規模刺激政策,兩地截然不同的內需結構也注定內地復甦之路遠比香港困難。
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過去數月,香港市面雖一片蕭條,但佔消費主體大宗的中產階級和富人過得並不差,他們所在的行政、金融、教育等行業很少受社交距離措施影響,安心在家WFH每月也可袋袋平安,只是找不到出口消費而已;受影響的手停口停人士,則多為社會基層,原本消費能力就有限,不會對所謂經濟大盤帶來太大影響。解封後,前者有能力報復性消費,後者也可從市面繁榮中稍作喘息,經濟很快回覆正軌。
但在內地,受疫情防控影響的工業、和基層服務業承載了城鎮地區約九成就業崗位,封控期間的財務損失令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在疫後報復性消費,能保證不因貸款斷裂而列入徵信名單已是不幸中的萬幸。另一方面,不同於香港透過自然免疫度過疫情,內地控制疫情依靠的是人為手段,這也意味疫情隨時可能捲土重來,屆時全國上下又會有一波封控潮。前景不明朗情況下,投資消費同時受壓,經濟難以恢復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卓憲文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