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反壟斷】平台股迅速收復「傷11」失地 中國平台反壟斷指南有何深意?
中國當局在11月10日(即電商大日子「雙11」前夕)公布《關於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被市場視為中央要控制互聯網巨頭公司的壟斷行為,並反映當局擔憂數碼平台影響力過大。消息一出,本港上市的科網股巨頭阿里(9988)、美團(3690)及京東(9618)股價隨即連續爆跌兩天,要到今日(12日)阿里及京東公布「雙11」成績(阿里累計商品成交4982億元人民幣;京東累計下單金額分2715億元人民幣)後,各平台股份才止跌回升。究竟這個反壟斷指南是反什麼?平台股份股價反彈是否代表這份指南其實對這些公司影響不大?
平時大家網購,相信都有遇過「舊客貴過新客,但又投訴無門」的情況,上述指南的重點就是「預防和制止平台經濟領域壟斷行為,引導平台經濟領域經營者依法合規經營,促進線上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當中提到要禁止互聯網公司分享顧客敏感信息、禁止聯手打壓對手、禁止壓價競爭,以及將會管控各平台利用技術手段,對價格進行自動化設定、以及根據不同顧客的信息和消費習慣區別對待。
要知道當局為什麼要「反壟斷」,就要知道現時平台巨頭有多壟斷。單是阿里巴巴和京東兩家公司,就已經佔了中國電商市場份額約75%,今年9月,阿里巴巴的活躍用戶總數達到8.81億,而中國總人口僅約14億,而阿里旗下的螞蟻集團在全世界更是有13億用戶!
此外,阿里及螞蟻更是壟斷了「電商+支付」一條龍服務,規模之大,連Amazon(美股代號:AMZN)及Paypal(美股代號:PYPL)都未能與之匹敵。但Amazon等科技巨頭在歐盟及美國亦已經面對連串反壟斷訴訟,可見互聯網平台的爆炸性增長,會引起各國政府警惕,因此,中國推出平台經濟反壟斷指南,亦可說是順應世界潮流轉變而推出的法規。
對此,摩根士丹利就發表研究報告,預期新規會對大部分科網公司造成負面影響,尤其不利阿里及美團等電商和外賣平台,預期會削弱行業龍頭的影響力,而且新規會令未來進入行業的門檻降低,龍頭企業想通過收購合併整合行業就會更困難。
不過,如果從另一方面看,今次草擬中的反壟斷指南強調目的之一是保持經濟中的競爭機制並激勵創新,相信行業龍頭影響力減弱的同時,新興平台會有更大發揮空間,得益的就是廣大消費者。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