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經濟】無視專業 央行行長兩被炒 埃爾多安「義和團路線」毀土耳其經濟
當地時間7日晚間,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Erdogan)宣布解雇中央銀行總裁烏伊薩爾(Murat Uysal)。同時,土耳其里拉匯率已接近歷史最低點,達到1美元兌8.52里拉,較年初暴跌三成有多;過去五年更跌去七成,表現屬所有規模經濟體最差。
解僱央行行長,並非因為行長控制匯價不利,更大可能是央行9月底「救里拉」的行動觸怒了埃爾多安。9月24日,土耳其央行在今年九度降息後,曾將基準利率上調200個基點至10.25%,暫時止住了「跌跌不息」的里拉。但這一行為和埃爾多安激進降息,刺激經濟的主張相悖,因而觸怒了這位土耳其「新蘇丹」。
過去數年,土耳其一直陷入「保匯率」和「保經濟」的兩難之中。背負政治壓力的埃爾多安一直希望央行激進降息,向市場釋放充足流動性,維持其執政威望。央行則認為土耳其經濟依靠外國投資支撐,一旦匯率不保必將降低海外投資者信心,經濟狀況更為岌岌可危。去年7月,埃爾多安已撤換「不聽話」的行長切廷卡亞(Murat Cetinkaya),但市場均未料到一年後伊薩爾僅「加息一次」便遭鐵腕鎮壓。
諷刺的是,埃爾多安的「刺激政策」既造成里拉匯價一路下跌,換取的刺激效果又因今年爆發的新冠疫情化為烏有。第二季度土國經濟成長率降至-9.9%,為經濟危機來最差;國家外匯儲備消耗過半,只剩下472億美元,國家經濟已來到「最危險的時候」。去年的土國地方選舉中,埃爾多安所在的正義與發展黨(AKP)已因為經濟問題丟掉伊斯坦布爾、安卡拉和伊茲密爾三地政權,前兩地更是該黨的傳統票倉,對埃爾多安打擊不言而喻。
面對糟糕的經濟局面,埃爾多安只能轉向「煽動民族主義」鞏固基本盤支持。過去的10月,土耳其先派兵介入阿塞拜疆同亞美尼亞領土爭端,多次襲擊民用目標;又派出勘探船駛入和希臘爭議海域;最後還不忘藉馬克龍關於伊斯蘭教言論,掀起和法國外交爭端,鼓動罷買法國貨。一系列「義和團」式鼓動民族主義的操作,惹來最大貿易夥伴歐盟經濟制裁威脅,又嚇走國內已為數不多的外國投資。
失業高企、通脹嚴重、匯率失控、外資撤退、外匯乾涸、疫情無期、復甦疲弱。兩年前人們口中發展穩定的「新興經濟體之星」淪落至此,實在唏噓。埃爾多安的「蘇丹之路」也可能因糟糕的經濟情勢在下次大選中畫上終點。
但歷史上折戟的新興國家不止土耳其,亞洲金融風暴中倒下的泰國、印尼、馬來西亞也是前車之鑑,反應了在沒有完備制度時,新興市場機會背後的巨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