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衰落】中國崛起匯豐只有分拆一途,匯豐在港百年興衰的啟示(下)|BF專欄
國際媒體也已留意到香港匯豐的尷尬處境。在6月中,Quartz以HSBC is China’s perfect victim為題報導匯豐銀行的中國形象。按中國愛國式說法,匯豐是「英帝國剝削中國的爪牙」,且會危害中國國家利益。在中國決意推行「港區國安法」之後,匯豐需要面對的,再非昔日中英即使對壘仍然能言共同利益的形勢。新的國際形勢是,崛起後的中國與西方漸行漸遠,勢成水火。
顯而易見,形勢大變之後,匯豐再也不能以舊方法生存。縱然匯控在英國註冊,且英國也不滿匯豐對中國態度過於軟弱﹑有違英國國策,但不能否認的一點是,匯豐的主要利潤仍然來自香港市場。當中國崛起 ﹑時刻迫令他方靠邊站後,匯豐若要繼續護持老招牌,大概只有分拆公司一途。
Photo from Licensing
匯豐分拆方案可以很簡單:第一,匯豐香港分拆上市;第二,出售部分恒生股權。方案好處有二:
第一,分拆方案能夠刺激匯豐股價。匯控受制於英國政府,今年被勒令不准派息,猶如匯控金蛋的匯豐香港只能跟隨,匯豐股價難免會進一步插水。分拆上市之後,能言自主的匯豐香港會更能展現身價,其市賬率(Price-to-Book ratio)上升有望。以2020年6月12日收市價計,匯豐香港子公司恆生(11)的市價現為2500億港元,以匯豐香港的市佔率、品牌與業務盈利能力而言,匯豐香港身價起碼兩倍高於恆生市值。現在匯控的市值約為7600億港元,單是匯豐香港便可佔其現時市值三分之二,這即是說,分拆方案也會令匯控整體價值上漲,當中利益可見一斑。事實上,這種分家方案極為可行,在香港,中國銀行(3988)與中銀香港(2388)便是源自同一集團的兩間不同上市公司,更重要的是,中銀香港較受資本市場歡迎,享有更佳估值。再者,匯豐股價一直低迷,投資者壓力早晚會爆發(近年的例子,是持有8%股權的對冲基金Elliott逼迫東亞銀行變革),全面策略性改革其實勢在必行;
第二,分拆方案能助匯豐尋得新股東。當前匯控的股東結構比較分散,兩大股東分別為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和平安保險,兩者持股量都在8%以內。匯豐曾以「環球金融,地方智慧」為宣傳口號,現在匯豐需要面對的問題,是在中國壓力下,匯豐香港寸步難行,難言環球金融,引入戰略性新股東(例如中美以外的類主權基金股東),有助匯豐分散政治風險,使之能夠應對百年少見的國際新形勢。成功分拆匯豐香港的下一步,就是出售部份恒生股權。恒生一直是匯控的現金牛,在日益飽和的港銀市場再難有高增長。匯豐出售部分股權,既可乘恒生估值較高之時套現以充實匯控資本,更重要的意義,是此舉有助匯豐守拙,能夠消減匯豐集團在港長期壟斷之勢,讓其他資本在香港銀行業分杯羹,匯豐因而可藉重新分配利益來換取穩定,以空間換取時間,這是匯豐應當重視 ﹑化被動為主動的轉局契機。
這個匯豐分拆方案,多少也是有關未來香港生存方式的隱喻。
(原文在 FinMonster Blog較早前發表)
(本文經由博客FinMonster鄭文耀授權轉載,並同意BusinessFocus編輯文章與修訂標題。文章內容為博客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Text&Photo: FinMonster鄭文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