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AVCJ論壇:AI驅動的中國產業升級機遇

AVCJ論壇:AI驅動的中國產業升級機遇

Market Information PR Newswire
By PR Newswire on 23 Nov 2018
PR Newswire (www.prnasia.com), a Cision company, is the premier global provider of media monitoring platforms and news distribution services that marketers, corporate communicators and investor relations professionals leverage to engage key audiences. Having pioneered the commercial news distribution industry since 1954, PR Newswire today provides end-to-end solutions to produce, distribute, target and measure text and multimedia content across traditional, digital, mobile and social channels. Combining the world's largest multi-channel content distribution and optimization network with comprehensive workflow tools and platforms, PR Newswire powers the stories of organizations around the world. PR Newswire serves tens of thousands of clients from offices in the Americas, Europe, Middle East, Africa and Asia-Pacific regions.

香港2018年11月23日電 /美通社/ -- 2018年,全球資本市場風起雲湧,美股經歷大幅走高後不斷修正,亞洲股票市場上升乏力,加密貨幣往日繁榮不在,二級市場回調推動一級私募股權市場估值受壓。面對明年依然審慎的宏觀形勢,近日全球PE/VC頂級投資機構在香港舉辦的AVCJ亞洲論壇上,對趨勢、機遇和挑戰展開了新一輪的探討。如何抵禦經濟大環境的不確定性?國際投資機構在會上達成了共識,即在這個技術加速變革的時代,以AI賦能為代表的產業智能化正在引領新經濟發展的核心,有望抵抗傳統行業的放緩壓力。

左起:Stepstone合夥人Wenchou Su,華平投資董事總經理Gordon Ding,光大控股新經濟負責人艾渝,時代資本合夥人Tony Zhang

左起:Stepstone合夥人Wenchou Su,華平投資董事總經理Gordon Ding,光大控股新經濟負責人艾渝,時代資本合夥人Tony Zhang

AI等技術在如何改變傳統產業,GP該如何適應並加速其學習曲線,中國的AI投資存在哪些機遇和挑戰,在Stepstone合夥人Wenchou Su的主持下,光大控股新經濟投資負責人艾渝華平投資董事總經理Gordon Ding以及時代資本合夥人Tony Zhang就科技投資主題展開了討論。

AI賦能的中國經濟新常態

中國新經濟的發展速度日新月異,前不久剛結束的「雙11盛會」,已然成為世界範圍內的一場狂歡。24個小時,天貓成交額超過2000億元,全天物流訂單量達10.42億;京東在雙十一當天送達首個訂單僅耗時4分鐘,京東物流倉配一體服務訂單中,超過90%實現了當日達和次日達。物流行業已成為中國AI、物聯網技術在傳統行業令人驚歎的成熟應用。

京東物流展現出的驚人效率並不是偶然,作為其投資人之一,光大控股新經濟艾渝在論壇上表示,這些數據得以實現的背後,是AI、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協同賦能。此外,中國AI基礎設施逐漸走向成熟也為中國的新經濟提供了有力保障:2020年中國數據產業將佔到全球20%,成為世界數據資源大國;5G、NBIoT、窄帶互聯網等技術進一步落地,算法和算力快速提升。「光大控股新經濟團隊看重技術的底層驅動作用,更注重可以運用技術實現賦能傳統行業、實現產業智能化的應用能力。」艾渝強調。

華平投資Gordon Ding亦表示認同,他表示,互聯網在人口紅利結束後,流量變得越來越昂貴,BAT互聯網巨頭們通過社交等流量入口已經滲入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留給初創公司的機會越來越少。反觀中國的傳統行業,還處在較為落後的階段,這其中的機會不可小覷。BAT構建的生態系統已經非常的強大,在投資時應盡量避開這些領域,主動關注在傳統產業有賦能發展的新興企業投資機會。

時代資本Tony Zhang補充道,過去,中國企業的商業模式很多效仿的是國外的先進模式,類似谷歌、亞馬遜這樣的先行者。而隨著像滴滴、美團點評、小米這樣的獨角獸公司崛起,中國在科技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中已經邁出了一大步。通過「一帶一路」,國際化趨勢成為中國新經濟的增長新動能。他認為,今年一級市場不斷出現的巨額融資事件以及超大型基金,也是說明中國的私募股權市場正在不斷走向成熟。

從互聯網+到AI+的中國經濟新常態,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中國內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交匯的歷史性機遇。艾渝認為,不可否認,在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的跳躍式發展中,會出現估值偏高的情形,包括技術風口帶來的行業泡沫。但任何新技術的發展都需要經歷去蕪存菁的過程,歷史證明,偉大的公司必然會經受泡沫的洗禮。光大控股新經濟團隊相信AI是少數可以避開BAT等互聯網巨頭的領域。擁有巨大人口紅利和數據紅利的中國,未來將是AI的黃金十年,其中最大的機遇來自對傳統行業的效率重構。

技術重塑傳統行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2017年中國的GDP超過12萬億美元,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經濟主體仍是由傳統產業構成。若能夠通過科技驅動,將生產力和生產效率提高10%到20%,那依舊蘊藏著可以避過BAT的一片廣闊藍海。

很多人認為AI正處於泡沫期,還需要觀望,但艾渝表示光大控股新經濟團隊多年的實踐中,以AI為代表的領先技術正在不斷改變著行業的遊戲規則。雖然目前AI能夠應用的行業還很有限,而即使在這些有限的行業中,充其量也只能算是1.0版本的「AI+」賦能,例如在線教育等,但同時這也意味著更多未被開墾的機會。相較於「互聯網+」創業不斷被巨頭壓縮的發展空間,「AI+」有著大量的藍海亟待開拓,艾渝表示。

AI等技術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將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結合,從而「盤活存量」,而這同時也是最大的機遇。以最近收穫包括光大控股新經濟基金在內6億美元融資的網易雲音樂為例,通過AI賦能的精準個性化推薦極致用戶體驗,盤活了音樂市場的存量,只用了5年就收穫了超過6億用戶,躍居中國最大的音樂流媒體平台之一。

光大控股新經濟也一直在關注和推動產業智能化在傳統行業的進程。當AI與金融、醫療、安防、旅遊、房地產、製造業等傳統產業深度融合,誕生新一批的巨頭指日可待。當前,中國是最大的AI應用市場,我們要做的就是讓AI技術不僅僅在中國應用,更多的是要在世界範圍內成功應用,一旦成功,就可以在世界範圍複製,建立起全球性的生態系統,艾渝表示。

GP需要適應並加速學習曲線

良好的市場發展環境,潛在的人口紅利、不斷提升的基礎設施等利好,並未使投資變得簡單。這是由於中國的市場環境非常特殊,需要不斷地調整和適應快速變化的環境。

近期,無論是中國還是全球的二級市場,都出現了新經濟股、科技股的下調。StepstoneWeichou Su問及,二級市場的表現是否會影響一級市場,這也多少會引起行業內人士的憂慮。但在上述幾位投資人的眼中,中國的股權投資市場會在估值的調整中在逐漸走向成熟,而資源也會向真正有價值的企業傾斜。對於投資機構也是如此,如果不能適應並加速自身在AI時代的學習曲線,將難以「守得雲開見月明」,必然會被時代所淘汰。

AI時代,股權投資不再是 「霧裡看花」,很多以往的經驗也不再適用。這源於對「真實需求」的重新定義,目前AI對傳統行業的滲透速度依舊緩慢,本質上還是因為AI在現在很多行業的應用,並不能滿足行業的真實需求。光大控股新經濟、華平、時代資本、Stepstone為代表的一線投資機構都認同,賦能企業的同時,和企業一起深入產業,挖掘產業的真實需求,產業智能化才有意義,技術才有機會落地。

除此之外,千禧一代的行為、消費習慣也是GP們需要不斷去理解和適應的,對科技最敏感的依舊是年輕人。中國有著3.6億的千禧一代,遠超其他國家,而他們代表的是未來智能生活的「消費主力」。

艾渝總結道,光大控股新經濟始終看好底層技術驅動的可落地優質項目,並通過自身豐富的產業資源連接各行各業,將技術、產業與資本結合,持續見證並推動中國新經濟的發展。目前在人工智能、物聯網、消費升級、泛娛樂領域管理著4支基金,管理規模超過40億美元,3年內投資了60+項目,其中30+領投,近20家獨角獸,並逐步構建起「AI+場景」的智能產業化投資生態。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