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專欄】投資複盤:大跌市,才顯出配置的力量
市場不好,A股、港股和美國中概股一路下行。昨晚,我打開自己的投資組合瞅了瞅,與8月初相比,股票部分跌了六位元數。但整個投資組合年初至今還有不錯的正收益。
這時候就再次體會到了配置的好處。
圖/Pixabay
上一篇文章,我介紹了巴菲特的老師、價值投資奠基人格雷厄姆的股債平衡策略。我的投資組合雖然沒有完全跟隨這個策略,邏輯卻是一致的——利用股票、債券以及樓市的特性進行對沖。
我的組合擁有20%的股票,20%的Reits和60%的債券。
1. Reits
Reits,我在之前的文章(《沒錢買房,也想分一杯房地產的羮?》)裡詳細介紹過。擁有房產特性,房價漲它的淨值就漲,房租漲它的派息就漲。在股市動盪的時候,只要經濟大環境沒有根本性轉變,樓市沒有爆跌,就是很好的避嫌投資。
有些專家在熊市時,都會建議購買黃金做對沖。我不喜歡黃金,因為黃金無法帶來正現金流。而且除了戰爭,黃金的收益也跑不贏其他資產類別。如果真的不幸遭遇戰爭,個人在大勢面前太過弱小,那點黃金也無濟於事,不知能換幾袋米。
在如此熊市,我持有的領展、置富有不錯的漲幅,越秀和陽光則持平。其中置富剛剛派息除淨,因此這幾天價格掉了下來。
四支Reits,除領展的派息只有3.32%以外,其他三支最低5.37%,最高6.38%,都是不錯的收息選擇。
所以,不論Reits的價格漲跌,安安穩穩收息也是好的。這是我喜歡的賺錢方式。
領展
近期剛剛派息除淨的置富
2. 債券
如今,所有投資類別裡我最喜歡債券。
以前我最喜歡房產,買了好些磚頭。但是隨著房價越來越高,風險也越來越大,最近三年,我已經沒有再入貨了,只是持有收租。對房地產的投資,就僅限於買Reits。因為Reits流動性好,一旦樓市風向不妙,五分鐘就能全部拋掉。房子在流動性上,還是差遠了。時間漫長不說,當價格下跌,容易人踩人。當然,我還是希望一直持有下去,5%的穩定收息已經好過很多投資品了。而且當通脹加碼,利息也能隨之升高。
當房地產不再是最愛之後,我開始轉向債券。我在文章《爆!爆!爆!信用債大面積違約,我們還能相信債券嗎?》裡仔細介紹過債券的收益方式。
債券不僅可以固定收取票面利息,還能賺取買入價和票面價的差額。最好的是,債券比較穩定。只要有穩定的利差空間,就可以使用杠杆。私行給的利息不錯,現在加息的大環境下,依然可以給到2.2%左右,能借出持有債券總額的70%。
投資級債券,利用槓桿後、票息加上價差,能讓債券的實際收益率達到8%以上,也非常穩定。不用關注價格,持有到期,安心收息。
图/Pixabay
作為個人投資者,我總結的選債經驗是:
(1)只在二級市場買債,不買私募債,私募債出問題很難跑得掉。
(2)分不同的行業買。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週期,所謂“板塊輪動”是也。此起彼伏下,整個組合就不會大幅波動。對沖了價格大幅波動的風險,我們就只關注賺利息。
(3)同一公司股票因短期負面事件大跌的時候,也是債券買入的良機。在股票投資中,我們常常提到逆向操作,當股票的逆向,常常會變成接飛刀。債券投資也能逆向,而且風險較小。比如,我擁有“維多利亞的秘密”的公司債券,兩個月前,債券受股票跌幅拖累,市場價也小幅下降,我便又分次買入了一部分債券。因為債券四五年內到期就可收回本金,可預見到的四五年內,維多利亞的秘密業績再差,也較小機會全球關門大吉。
(4)買入後,持續關注評級變化。在評級公司調低評級時,第一時間評估風險,看公司在債券持有期內倒閉的風險有多大。
(5)控制債券的久期。債券持有的時間越久,公司倒閉違約的可能性就越大。目前,我持有的債券,最長的有9年,是STX, 美國的一家硬碟廠商,據稱全球銷量第一。最短的是4年,HTZ,是美國的一家租車公司,在全球有8500個營業點。平均持有久期6年多。
(6)控制集中度。我規定自己單支債券不能超過債券總額的10%。在持續關注評級變化的前提下,二級市場拋售也趕不及,出現黑天鵝事件,那也不過是債券投資的10%而已。
3. 股票
因為Reits和Bonds都是中等收益,所以,股票這一塊,為了獲得高收益,我選擇投資了成長股,其中的持貨代表就是京東和嗶哩嗶哩。(讓我先哭一會兒~~~)
這是又一次的深刻教訓——既然是堅持價值投資的人,就不要買價值高估的成長股。
大多數成長股並不能如預期的那樣保持高增長。未來太難測,變數太大。遇對了幾隻成長股,不代表你總能選到好的成長股。要能夠長期發現好的成長股需要天賦。還是有踏踏實實現有盈利的價值股比較好。雖然漲得慢,但是總在漲。
便宜才是硬道理。只有買入時估值便宜了,才有漲價的空間。跌市的時候,也有安全邊際,再跌也跌不到哪裡去。
別以為自己別其他人更聰敏。你能看到的,別人也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你估計十有八九也不知道。所以想通過資訊不對稱來獲得投資收益,只能短期獲利,不能成為長期投資的依據。
图/Pixabay
4. 總的經驗:
投資邏輯一定要清晰。清楚明白自己到底要賺哪裡的錢。
十幾年前我在香港買房,換了一批人民幣。當時港幣比人民幣貴,100人民幣只能換80港幣,如今能換115港幣。前天晚上,媽媽感慨說,要是現在換就好了。
我便問她:現在再換,房價那麼高,還買得起嗎?
沒有十全十美的事,心不能貪。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長期賺利息,就不能又想收息,又想追漲殺跌賺差價,還要想從匯率上再撈一筆。沒有那麼美好的事。
要求越高,變數就越多,邏輯一混亂,就容易出錯。
我們實驗室做實驗,為了找出兩個因素的相關性,必須創造條件讓其他變數都保持一致。投資也是如此,為了長期賺利息,我通過配置,把不同類型的投資品相互對沖,平滑掉價格的大幅波動。同時,為了避免匯率波動帶來影響,通過總額的一半換匯,另一半利用當地貨幣槓桿的方法來對沖。這樣無論哪邊的貨幣漲價,都是一半與另外一半相互抵消。這樣才能安安穩穩賺利息。
你要高收益,就得承擔高風險。你要穩定的收益,就一定要降低收益目標。
(本文經由博客艾瑪授權轉載,並同意BusinessFocus編輯文章與修訂標題。文章內容為博客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Text & photos: 艾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