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白聯手開發「愛國AI」 推廣傳統價值觀 真能抵禦外國操控?
俄羅斯與白羅斯近日聯手開發AI聊天機械人,聲稱可「抵禦外國文化滲透」與「保護青年思想安全」,AI被賦予傳遞「傳統價值觀」的政治任務。根據比利時根特大學針對14款熱門AI模型的研究,俄系模型 YandexGPT 及 GigaChat 是最不願回答政治敏感問題的兩個系統。即使以俄語進行提問,它們亦常選擇沉默或避開核心內容,拒絕就俄烏戰爭、新聞自由或普京政府表態。這樣的AI,與其說是技術成果,不如說是延伸版的言論控管工具。
從「傳統」到「導向」的語言設計
該項目背後的設計邏輯清晰——AI不只是資訊工具,而是國家治理的一部分。俄羅斯自2022年頒布《國家政策基準綱要》後,明文規定要建立「符合精神道德價值觀」的國內科技體系,而這款AI正是落地的具體表現。AI會自動導向國內特定新聞網站、拒答國際記者常問的關鍵政治問題、限制用戶自由發問。但這並非技術誤差,而是設計初衷。在名為「傳統」的語言中,實則構建的是一套訊息導向與「風險排毒」機制,為「不穩定元素」築起數碼邊界。
自由與管控的平衡?
這些AI並非單純限制特定語句,而是直接重塑對話可能。從語意分析角度,YandexGPT在遇到政治、歷史議題時常出現模糊用語、邏輯迴避、甚至自我審查句型。例如對於「是否支持烏克蘭」的提問,AI回覆可能是「這是一個複雜問題,需由相關部門說明」,而非根據歷史或政策進行解說。此類對話行為,正改變用戶對AI的信任預期。當AI本應作為多元思辨的引導者,卻淪為單向話語輸出機器,那麼,所謂的「數碼主權」,是否已與封閉畫上等號?
年輕世代是最受限的一群?
根據俄國官方資料,18至35歲為愛國AI的主要推廣對象。這群使用者正處於價值觀塑造的黃金期,然而所接觸的資訊若被演算法預先過濾,思維多樣性將逐步萎縮。特別是在社交媒體與即時對話成為主流溝通方式的背景下,AI對話模型早已融入每日生活習慣,一旦灌輸的單一觀點與外部訊息矛盾,用戶將更難建立獨立判斷。科技成為教育利器的同時,也可能是最無聲的思想操控裝置。
歐美AI開放 vs 俄白AI防守
在OpenAI、Anthropic等西方AI系統強調「開放性」與「去中心化」的對話風格之際,俄白AI卻選擇與此背道而馳的保守設計。這並非單純的價值選擇,而是一場深層的科技主權博弈。當歐美掌握核心模型與開源權力,俄羅斯則選擇建構獨立語料庫、自主訓練算法。問題是,在「反滲透」的旗號下,使用者真正得到的是保護,還是封鎖?這場以AI為載體的意識形態冷戰,已悄然成型。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