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一年暴增2000人!OpenAI在「瀕臨極限」的混亂中如何引領世界?

一年暴增2000人!OpenAI在「瀕臨極限」的混亂中如何引領世界?

Tech Business News
By Neo Liu on 18 Jul 2025

在人工智能時代,OpenAI無疑是全球焦點。然而,在這間公司內部,運作的法則卻與外界想像大相徑庭。這裡,Email被視為古董,所有溝通都在Slack上以驚人速度進行;組織架構追不上人員擴張的速度,呈現一種「高速成長的混亂」;而才華橫溢的員工在極度扁平化的環境中,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思想碰撞。一位剛離職的資深工程師,為我們揭開了這個AI帝國內部,那種混亂、高效、且令人著迷的真實文化。

前工程師揭秘:OpenAI的「高速混沌」文化

近期,前OpenAI資深工程師、客戶數據新創公司Segment的聯合創辦人Calvin French-Owen,透過一篇文章,將這家AI巨頭的內部世界展現在公眾面前。他強調,離職並非源於內部鬥爭,而是渴望回歸創業者的身份。然而,他在職的一年,恰好是OpenAI經歷最劇烈擴張的時期。

French-Owen指出,OpenAI最顯著的特徵,是一種他稱為「高速成長下的混亂」(Hypergrowth Chaos)的狀態。這並非貶義,而是一種對公司現狀的精準描述。在他任內,公司員工規模從約1000人爆炸性增長至超過3000人。這種火箭般的擴張速度,讓公司的幾乎所有環節都承受著巨大壓力。

規模失控?三倍速擴張下的組織壓力

OpenAI的擴張速度,遠超一般科技公司的想像。在短短一年內增加2000名員工,意味著公司每天都需要整合近十名新成員。這對任何組織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戰。舊有的工作流程和溝通機制,顯然已無法應對如此龐大的團隊。這種「混亂」體現在幾個方面:

1.資訊孤島與溝通斷層:儘管溝通工具極其高效,但龐大的人數使得跨團隊的資訊同步變得困難。一個團隊的決策,可能另一個相關團隊毫不知情,導致資源浪費。

2.專案重疊與權責不清:在「先做再說」的文化下,許多專案在缺乏頂層設計的情況下同時啟動。這導致了功能重疊,也讓責任歸屬變得模糊。

3.文化稀釋的風險:新員工的大量湧入,也對OpenAI早期那種緊密、純粹的「研究實驗室」文化構成了挑戰。如何在高強度擴張中維持核心價值,成為管理層必須面對的難題。

然而,正是這種看似失控的狀態,賦予了OpenAI驚人的動能。它迫使員工拋棄繁文縟節,以最直接、最原始的方式解決問題。

在混亂中前行:OpenAI的生存法則

OpenAI的「混亂」背後,隱藏著一套獨特且高效的運作邏輯。

1.「沒人在用Email」:Slack是唯一的真理 French-Owen提到一個有趣的細節:「幾乎沒人用Email」。在OpenAI,幾乎所有的溝通——從嚴肅的技術討論、專案更新,到日常閒聊——都在即時通訊軟體Slack上進行。這創造了一個極度透明和扁平化的溝通環境。一個實習生的好點子,可能在幾分鐘內就被CEO看見並獲得支持。

2.「行動偏誤」:快速實作勝於完美規劃 OpenAI內部崇尚「行動偏誤」(Bias for Action)。與其花費數月進行市場研究和產品規劃,公司更鼓勵小團隊快速打造出產品原型並推向市場。最經典的案例莫過於Codex(GitHub Copilot的前身)。據報導,一個小型團隊僅用了七個星期,在不眠不休的狀態下就成功開發並上線了這款革命性產品。

3.激烈的內部思想市場 擁有全球頂尖的AI人才,意味著OpenAI內部存在著一個異常活躍的「思想市場」。這裡的競爭,不僅僅是為了職位晉升,更是觀點和方法的較量。一個想法能否得到認可,不取決於提出者的職位,而是其本身的說服力和可行性。這種精英式的環境充滿挑戰,但也極大地激發了創新潛力。能夠駕馭技術、整合資源、推動專案的「優秀產品經理(PM)」在公司內部成為了最稀缺的人才。

奇特文化非個案:科技巨頭的成功密碼

放眼全球科技業,擁有獨特甚至「奇特」文化的成功企業並非只有OpenAI。

1.Netflix:以其著名的「自由與責任」文化著稱。公司給予員工極大的自主權,但同時也要求他們拿出頂級的表現。其「留才率」(Keeper Test)原則——管理者會反思是否會為留住某位員工而奮鬥——塑造了一支高績效但壓力巨大的團隊。

2.Valve:這家遊戲巨頭以其「無管理者」的扁平化結構聞名。員工可以自由選擇參與的專案,辦公桌甚至裝有輪子,方便隨時加入新的團隊。這種模式給予了創意人才最大的發揮空間。

3.Google (早期):其著名的「20%時間」政策,允許工程師將五分之一的工作時間用於自己感興趣的專案,這一文化直接催生了Gmail和AdSense等重量級產品。

非傳統的公司文化往往是企業在特定發展階段,為了最大化創新和效率而演化出的獨特形態。OpenAI的「高速混沌」,正是其在AI軍備競賽中保持領先地位的必要策略。這種文化是否可持續,又將把OpenAI帶向何方?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