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市玩完?】恐成下個終極泡沫?美銀美林:十個科技股拋售原因
全球股市過去幾年來表現理想,帶動不少科技股造好,惟美聯儲遂步實施貨幣緊縮政策,恐對整個股市帶來不良影響。
Photo from Internet
美銀美林首席投資策略分析師Michael Hartnett日前受訪表示,近來Facebook數據洩漏事件以及特朗普「重轟」Aamzon等事件下,反映未來政府可能會對這些科技企業加已監管,再加上貨幣政策緊縮周期開始,故此他列舉10個原因,建議投資者在未來一年沽出手上持有的科技股。
Photo from Internet
1.超高估值:
美國科技股於美聯儲量化寬鬆政策實施時是表現最佳行業,年均上漲20%;標準普爾500指數在科技股領漲聲中,衝破2600點關口。
2.泡沫價格:
美國電商類股票在過去7年來一度飆升624%,是四十年來最大泡沫之一。
3.市值驚人:
美國科技股總市值高達6.4萬億美元,遠遠超過歐元區科技股的5萬億美元總市值。
Photo from Internet
單是FAAMG(Fb、蘋果、Aamzon、微軟及Google)加上 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總市值達4.9萬億美元,幾乎超越大部分新興市場。
4.盈利驚人:
現時科技與電商股目前的電商每股盈餘(EPS)佔美股市場一分之四,這種甚高水平極為罕見,加上現時達250個推薦評級中只對FAAMG建議「賣出」,反映市場甚為追棒科技股,這樣的氣氛下,伴隨而來很可能是泡沫爆破。
5.政治:
用戶隱私成為社會最關注的問題,去年有近1,579宗數據洩漏事件,引致近1.79億人次的個人信息、金融及醫療數據外洩。
美銀美林以為美國與歐盟將在這領域加強監管,這或將減少4%的科技公司收入。
6.薪資水平: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指出,至2020年全球工業機器人數量將達到310萬,而有近50%勞動收入份額會因此而下降。
7.資源充足且稅率低
美國科技企業在全球擁有近7400億美元現金,而這些公司的有效稅率僅為16.9%;不過標普500指數企業有效稅率為19.3%。若政府財政惡化,將有可能提高對美國科技公司的稅負。
8.目前監管寬鬆:
美國對於科技公司的監管規則只有27條,相反制造業方面卻高達215條,而金融業也有128條。
9.貿易:
美國科技公司對外銷售額佔該國所有公司的份額58%。
10.民眾情況:
隨民眾要求監管科技公司的聲音愈來愈大,過往的「佔領華爾街」恐變成「佔領硅谷」,不論民眾聲浪或是政府的監管,最終對股價帶來不容忽視的衝擊。
資料來源:TheStreet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