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東方俞敏洪發賀信兼狂送南極短片 員工嘆稱「我們在加班」
教育機構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近日因一封來自南極的員工信引發爭議。適逢集團成立32周年,疑花了至少數十萬元在南極旅遊考察的俞敏洪向全體員工發出賀信,不料內容曝光後遭員工批評「無法共情」、「雞湯太燙」,網友更直指與其空談不如實際改善待遇。面對負評,俞敏洪未作回應,反在社交平台連續發布十條旅遊短片,其極地風光與員工的打工現實,形成鮮明對比,使爭議急遽升溫。
企業內部賀信內容
俞敏洪在公司32周年紀念日(11月16日)當天,從南極洲發出了一封題為「冰雪中的堅守」的全員信。信中,他開篇細緻描繪了當下的極地環境:「此刻,我正站在南極的冰雪世界中。四周是浩瀚的潔白、翡翠般的冰山和無邊的寧靜。」他藉此環境比喻新東方從一間簡陋教室起步、歷經風雨的創業歷程,強調「時間的力量與堅守的意義」。他同時擘畫集團未來藍圖,提出新東方要成為「希望的播種者」,東方甄選應成「商家良知的代表」,並以南極企鵝「抱團取暖」的精神來激勵員工。
然而,這封全長992字的信件,其焦點的集中度卻引發爭議。據統計,信中17次提及「我」,並5次強調「南極」的場景描寫,對比之下,對於員工當下面臨的業績壓力與實際困境則鮮有著墨。這種以個人感悟為主軸的宏大敘事,讓賀信更像一篇個人遊記,而非一封旨在凝聚人心的企業信函。
員工與網民反應
這封信在員工內部和社交媒體上引發了一面倒的負面反應,核心爭議點在於「共情缺失」。許多新東方員工在公司紀念日當天仍在超時工作,忙於上課和製作續費方案,對信中描繪的「寧靜」與「潔白」只覺諷刺。網民調侃:「老闆在南極,員工在加班」,將新東方人戲稱為「南極人」,暗指老闆的「遠方」與員工的「現場」形成鮮明對比。最具代表性的聲音是「您在南極看冰山,我在出租屋看數字」,精準捕捉了勞資雙方在生活狀態上的巨大鴻溝。
雪上加霜的是,面對輿論爭議,俞敏洪不僅未作回應,反倒在社交平台連發10條南極遊玩影片。這種「懶理」態度被視為居高臨下,加劇了公眾負面觀感。許多評論直言,發5次南極感悟不如發一次加班費,突顯基層員工對虛浮精神激勵的反感,與對實際權益的渴望。這場爭議已超越單一事件,反映了當代職場中打工者對「奮鬥者文化」與「成功學」敘事的普遍質疑。
品牌影響與管理風險
這場爭議的另一個引爆點是旅行的高昂成本。 據內媒報道,俞敏洪乘坐的是「夏古號」豪華探險郵輪,據旅遊平台資料,該郵輪提供13天與29天兩種路線,13天行程最低約26萬元人民幣起,而長線行程更高達148萬元人民幣。公開資料顯示,夏古號於2021年首次航行,設有溫泉、劇院及衝鋒舟等設施,可載245人,專營極地秘境路線,如深入北極點及羅斯海等。
多家旅遊公司資料亦顯示,一般10天南極行程起價1.25萬美元(約9.75萬港元),豪華團更逾2.5萬美元(約19.5萬港元)。這種領導者「身在南極」享受高價旅程的畫面,與普通員工難以負擔的現實壓力形成對比。
俞敏洪事後雖解釋是為未來成立「青少年探索中心」做準備,但其「懶理評論」的姿態,被解讀為避重就輕,進一步損害了品牌形象。品牌若未能及時彌合這種象徵與實際的落差,將嚴重損害其在內部員工中的認同感,並為外部公眾形象帶來長遠的負面管理風險。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