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宅職薯】打工仔被人生所困? 40歲追夢也不遲 新嘗試不需太多準備 但必須要多聽意見
寫給46歲的我 中年人對事業和成長的重新思考
30歲的你,已經不再存有夢想了嗎?
40歲的你,覺得人生已經是「整定」了嗎?
我不知不覺已經踏入46歲,但我認為自己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世界還有很多新事物讓我去探索。如果你也和我一樣想法的話,你一定要把文章看到尾。
40歲前的人生誤判
40歲前的我,覺得自己已經幫自己爭了一口氣:
18歲放棄讀大學由低做起,竟然能在22歲當年打敗無數大學生覓得理想工作;
未到30歲便已在多間大學遊走開講座;
憑刻苦兼讀完成兩個碩士學位;
然後再放棄中產收入,跳出來做生意,有十多人的團隊。
這看似很不錯吧?40歲前我也這樣想,但今天回想,這其實是自我不認同的表現。
為什麼呢?上面這些所謂「爭氣」,其實完全都是基於外界的指標和框架去定義的。說得直接一點,就是內心深處對自己的不肯定,於是透過建立一些外在成就,去安撫對自己感到有缺憾的內心。

用一生去治癒過去
如果我當年有讀大學,我未必會兼讀進修至三十多歲;如果我當年享受過青蔥的大學生活,我未必會不斷去大學講講座。
然後我發現,過去二十多年所做的大部分事情,目的只是為治癒過去,為自己爭一口氣。但這一口氣是爭給誰看的呢?我起初以為會有人在意,但今天想深一層,我不過是其他人生命中的過客,即使有留意我,最多也只是短劇一齣,笑話一則。
原來,和我糾纏了二十多年的,只是我的心魔,在爭一口沒有人在乎的氣。
對自己的加深了解
近年見的人多了,我發現人生有一個共通點:你只要意志夠堅定,信念夠清晰,你總會在不知不過間透過無數的小決定或者小行動,引領你去到內心深處的地方。
例如你的目標是家庭和諧,你總會作無數小決定,例如不顧老細的目光而準時放工;對於調派到外國工作不感興趣等,最後達致家庭和諧這目的;
又例如你目標是當一個老細,即使你在打工,你也會留意一些創業資訊,或者暗地裏開自己的網店試水溫。當中的成敗不是重點,而是你會這樣做。
然後我反思自己,我是不是也定了一些目標(也可以說是限制性的框架)給自己,然後令自己好像籠裏面的倉鼠一樣,不斷在這個圈子入面跑呢?
終於看到自己的象限
人生不是垂直的成就高低,更似是打機的新版圖:打機的吸引之處,在於完成某些任務,拿到某些技能,便能夠看到新的版圖,新的世界。
人生並不一定是垂直的發展,卻可以是橫向的遊歷:你職位再高,下屬再多,圍在你身邊認同你的人,也都只是那十個八個;如果你最享受的是到茶餐廳飲奶茶和吃蛋撻,那麼再高的收入,所增加的快樂也不會相應飆升。
而我的目標,是盡量玩盡人生這個遊戲,看盡不同的版圖。但我今天察覺到,困著我在現有版圖的,並不是能力,而是性格和想法,令我兜兜轉轉跳不出去。
和目標只差一步
說實在,我也比很多人幸運,有一位了解我的太太,也有道行高深卻有善心的老師前輩給我啟發,讓我知道困著我的那度隱形屏障:性格和想法。
我對於自己的能力很了解,但我對於自己的性格和價值觀是否了解呢?我卻十分懷疑。而這也令我的所謂自省,不是透徹的自省。
性格和價值觀,彷彿是一度隱形的過濾網,讓我只看到我心目中的世界,卻看不到世界的其他面向。於是,我以為太陽之下無新事,以為新事物都是舊酒新瓶,卻困在自己的舊想法之中。
今天的我,看到這一道隱形的屏障,我知道我只要能夠打破它,便能夠看到更闊更廣的世界。
你的人生被困住嗎?
無論你今天是30歲還是40歲,你心底裏可能仍然有夢,只不過被你的性格或者心魔所限制,而令你在無數的小決定或者小行動之中,令夢想不能實現。
在這裏,我想和你分享一些想法:
1)如果你是「用腦搵食」,那麼體能對你來說便不是限制,即使40歲也可以有如20歲的爆炸力;
2)只要有安全網,嘗試新事便不要太多準備,很多人就是因為認為自己未準備好,到老也未開展第一步;
3)別人給你人生意見時,不要立即保護自己而把意見拒諸門外。別人的意見,往往反映出自己的思想盲點。
我們要思考的是,我們窮一生精力所追逐的,究竟是自己的夢想,還是別人的眼光。
所謂爭氣,所謂上進,是爭哪一個人的一口氣?而上進,究竟是成長上的上進,還是物質上的上進?
無論你處於什麼年紀,你仍然有成長的空間,仍然有追逐自己真正夢想的權利。只要察覺到限制自己的那幅屏障,那幅思想過濾網,你會發覺,天空海闊。
半宅職薯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