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kémon TCG Pocket 首年收入破100億 靠抽卡引人課金 Pokémon 史上最賺錢手遊
無論你是手遊迷還是Pokémon 忠實粉絲,相信都難以忽視這款橫空出世的爆款卡牌遊戲《Pokémon TCG Pocket》。這款以卡牌收集與對戰為核心的手機遊戲,在短短一年內創下 13億美元(約港幣101億元) 的驚人營收,迅速躍升為全球熱門話題,更一舉打破當年《Pokémon GO》首年收入約 10億美元(約港幣78億元) 的紀錄,榮登Pokémon 歷史上首年營收最高的手遊。這款遊戲到底有多吸引?除了不再受地理位置限制、可隨時隨地暢玩之外,它的成功關鍵,正是那套讓人難以抗拒的「免費下載 + 課金機制」設計。根據數據統計,玩家平均消費金額高達 8.66美元(約港幣68元),就為了抽中心儀的稀有卡牌,在排行榜或戰隊中脫穎而出。
首年突破13億美元收入 全面超越《Pokémon GO》
根據 AppMagic 估算 Google Play 及 App Store 的數據,《Pokémon TCG Pocket》自 2024 年 10 月 30 日推出以來,首年營收高達 13億美元(約港幣101億),不僅刷新 Pokémon 系列手遊紀錄,更比 2016 年《Pokémon GO》首年收入高出 2.45億美元(約港幣19億)。而且《Pokémon TCG Pocket》在推出後三天內下載量突破 1,000 萬次,一年內突破 1.5 億次下載,長期位列 App Store 與 Google Play 暢銷榜前列。報道表示,遊戲在推出首月表現突出,2024 年 11 月錄得最高單月收入 2.3億美元(約港幣18億),其次為 2024 年 12 月及 2025 年 3 月。
這樣的成績是怎麼辦到的?我們就得來看看《Pokémon TCG Pocket》和《Pokémon GO》的遊戲玩法。它源自經典的《Pokémon 集換式卡牌遊戲》(Trading Card Game, TCG),只是如今將實體抽卡環節搬到手機上,只要打開手機,就能隨時開卡包、組牌組和挑戰其他玩家。所以玩家所抽之卡牌就變得極爲重要。遊戲內分為普通卡、稀有卡、超稀有、限時聯名卡等等,每一類都有不同的收藏價值。更重要的是,這些卡不只是收來看而已,很多還能在對戰中發揮關鍵作用。這讓玩家不只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變強、爬排行榜。
在《Pokémon TCG Pocket》的設計中最令人上癮的原因,除了是免費手遊,還有提供玩家每天可以免費開兩包卡的「心理誘因」。這種「免費下載 + 課金機制」的設計,當你一打開第一包、第二包,只差那一張稀有卡沒中時,腦海中那個「再開一包就中!」,因此也會使得玩家不惜課金也要得到稀有卡牌。
再加上遊戲內的稀有卡有炫麗特效、獨特動畫,有些還附加特別能力,不只收藏價值高,實戰也強大。這讓玩家不只是為了「收集」,更為了在對戰中勝出,願意投入更多金錢去取得特定卡牌。根據數據顯示,每位玩家平均花費高達 8.66美元(約港幣68元)。這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要知道絕大多數免費手遊中,玩家平均付費金額往往低於 5美元(約港幣39元),而《Pokémon TCG Pocket》能達到這水平,代表其商業模式相當成功。
為何比《Pokémon GO》更強?
而曾經的《Pokémon GO》紅遍全球,甚至還因為抓寶事件上新聞,但如今的《Pokémon TCG Pocket》不僅在營收上超車,更在多方面的表現上展現出更強的持久力與黏著度。那它到底比《Pokémon GO》強在哪裡?其中關鍵在於核心玩法的不同,《Pokémon GO》是地理定位與現實互動,《Pokémon TCG Pocket》可隨時在家或通勤時遊玩,操作更方便,符合現代人碎片化的遊戲習慣;另一方面,《Pokémon GO》以道具與造型為主、屬輕度課金;而《Pokémon TCG Pocket》採「機率開箱」模式,結合隨機與稀有機制,更容易令玩家上癮,一抽再抽。
此外,《Pokémon TCG Pocket》完美結合了數位收藏與遊戲化操作。它不是單純的收集卡牌,而是讓玩家在收集的同時參與戰鬥、升級、社群競賽,甚至有排行榜可以比拼。這樣多層次的玩法,讓玩家既能感受到成就感,又能持續投入時間與金錢。
隨著手機效能提升與網絡速度加快,《Pokémon TCG Pocket》的體驗更加順暢。相對而言,2016 年《Pokémon GO》雖曾引發全球風潮,但當時設備與技術仍有限。如今,幾乎人人擁有高效能手機,令《Pokémon TCG Pocket》在可玩性與穩定度上都更具優勢,也難怪能成為Pokémon 史上最賺錢的手遊之一。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