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取消加徵中國貨100%關稅?貝森特稱中國將買美國大豆、減稀土限制及賣TikTok
中美經貿談判26日於馬來西亞吉隆坡結束,雙方達成初步共識。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稱,會談為本周四中美兩國元首在韓國APEC峰會會面奠定積極基礎。貝森特聲稱,美方將暫緩對中國商品加徵100%關稅,中方則擬推遲一年擴大稀土出口管制,並會恢復進口美國大豆,貝森特甚至聲稱兩國元首料將會在會面中簽定出售TikTok美國業務給美資財團的建議,但協議細節待兩國領袖拍板。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李成鋼指,雙方圍繞出口管制、關稅、芬太尼合作及貿易擴大等議題展開坦誠討論,並形成初步共識。但以往美國在國際關稅戰中屢「反口覆舌」,欠缺誠信,故外界及投資者仍保持審慎。恒指今曾升逾330點,但其後升幅收窄,收市報26433.7點,仍升273.55點。
中美經貿轉機
此次吉隆坡會談最為具體的成果之一,聚焦於美國農產品市場,特別是中國持續拒買美國大豆的問題。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新聞網(NBC)節目採訪時表示,他預計中國將在未來幾年內恢復大量採購美國大豆。這項承諾對於長期受貿易戰衝擊的美國農民而言,無疑是劑強心針。貝森特本人作為擁有大豆和玉米田的農戶,親身經歷了中國停止採購導致的痛苦。他強調,一旦協議正式宣布,美國豆農將對本季及未來幾年的前景「感到非常樂觀」。
數據顯示,中國曾是美國大豆最大的買家,2024年的採購價值逾126億美元,但在貿易戰後全面停止採購,導致市場供需失衡。中方若恢復採購,解決了特朗普政府支持者的燃眉之急,也為促進美中貿易「更平衡」的目標邁出實質一步。然而,中國也暗示將繼續推進供應多元化戰略,這意味著美國大豆要完全恢復以往的市場份額,仍面臨來自巴西等供應國的長期競爭壓力。
貿易戰略舒緩
貿易框架協議的第二大核心,是中國在戰略物資上的讓步。貝森特透露,中方將推遲一年擴大稀土許可制度的實施,並在此期間「重新審視」該措施。稀土元素被譽為「工業維生素」,對智能手機、電動車、戰鬥機等高科技產品至關重要,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長期佔據主導地位。
早前,北京威脅擴大稀土出口管制,旨在反制美國針對中國高科技的限制,這被視為一種戰略反擊,曾導致全球供應鏈的高度恐慌。作為交換,美國財長明確表示,預計美國將不再執行原定於11月1日對中國商品加徵100%關稅的威脅。雙方這種「以退為進」的舉動,避免了貿易戰的進一步災難性升級。
除了大豆與稀土,貝森特還表示,TikTok所有權轉讓給美國控制的交易細節敲定,特朗普與習近平將完成交易協議。他補充,會談亦涉及中國協助美國應對芬太尼危機。儘管雙方自5月起暫停加徵關稅,美國仍以該議題為由對中商品徵收20%關稅,中方則至今暫停進口美國大豆。中方代表李成鋼副部長也證實,雙方討論了對等關稅進一步延長暫停期、芬太尼關稅和禁毒合作等眾多議題,並建設性地探討了一些妥善處理雙方關注的方案。
初步共識的意義與風險
中美本輪談判結束後,同意進一步確定具體細節,並履行各自國內批准程序。中方稱已形成「初步共識」,美方則形容為「實質性框架協議」。這標誌著兩國在經歷數月緊張關係後,試圖重啟務實對話的重要一步。
然而,風險仍然存在。中方強調在談判過程中「美方表達立場是強硬的,中方維護利益是堅定的」,這表明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並未解除。這份框架協議的最終條款,仍需由兩國領導人在韓國會面時「完成」。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周四(30日)在 APEC 峰會期間見面,這將是特朗普今年1月重返白宮後,兩人首次面對面會談。兩位元首今年來已通話至少三次,最近一次是在9月。他們上一次會面要追溯至2019年特朗普第一個任期。全球市場對中美談判仍抱持謹慎樂觀態度,期待習特會能為全球經濟帶來更大的穩定性與確定性。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